SlideShare una empresa de Scribd logo
1 de 32
Descargar para leer sin conexión
英 國 華 人 精 神 病 患 者 照 料 者 指 南 2011   年  5  月 華心會 UK Chinese Carer's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May 2011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銘 謝 承蒙英國衛生署的財政資助 ,華心會得以編輯製作這本「英國華人精神病患照料者指南」, 我們特此致謝。 我們亦謹向所有曾為  「英國華人精神病患者照料者指南」提供資料搜集 、 翻譯  、校對、 編輯及設計的志願者 ,照料者和專業人士表達衷心的致 謝  。
目 錄 31 附錄 :  照料者指南的英文概述及參考資料……………………………………… ..  Appendix:  Summary in English and Reference of the Carers’ Guide 29 第六章  照料者的身心靈與健康 ……………………………………………… .. 24 第五章  照料者的權益 ……………………………………………………… .... 22         四 . 六  照料腦退化症患者 ………………………………………… .. 21 四 . 五  照料強迫症患者…………………………………………… ... 20         四 . 四  照料抑鬱症患者……………………………………………… . 19       四 . 三  照料躁狂抑鬱症患者 ……………………………………… .. 17 四 . 二  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 ……………………………………… .. 15         四 . 一 照料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 …………………………………… . 15 第四章  與病者建立互惠的關係………………………………………………… . 12 第三章  協助患者尋找醫療及社區支援服務…………………………………… . 7 第二章  幾種精神疾病的症狀與治療…………………………………………… . 6 第一章  肩負照料者的新角色…………………………………………………… . 5 引言………………………………………………………………………………… .. 4 序…………………………………………………………………………………… ..
序   以病者為中心的服務導向,是眾人熟悉並且認同的服務方式。眾所周知,服務須切合病者的需要;可與此同時,家有病者,家人及親友所受的影響卻不可被忽視。由於一般服務皆為者而設,照料者的需要難免被忽略或未被重視。其實,照料者往往承受很多壓力和負擔,若不小心在意,日以繼月的護理工作難以負荷,時常導致照料者身心健康每況愈下。 華心會是成立多年的慈善機構,為英國的華人及華人社區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我們以寛廣的角度來看待心理健康這個議題。一向令我們引以為傲的,是本會在服務心理疾患以外,能同時注重預防和提昇保建工作。我們幫助個別有需要的患者,亦和他們的家庭成員一起合作,以確保服務結果能達到最高效益。 「英國華人精神病患者照料者指南」再一次呈現本會對於服務的承諾;其目的是讓照料者知道,他 / 她們的需要是受到重視的。它亦提供照料者合適的建議,以幫助他 / 她們更完善的兼顧照料工作及注意自身的需要。透過完備的研究,這本指南資訊簡潔並內容豐富;它會是華心會一份廣受歡迎的參考資料。 歐舜英 , OBE 華心會主席 2011 年
引 言 當家庭成員中有長期病患,最能夠幫助病者的人就是家人。社會中任何職業階層、任何文化背景和任何年齡的人,都有機會因為照顧無法自理生活的家人而成為照料者。 許多照料者感到,擔負照顧生患病的、衰弱的、殘障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或藥物濫用的親戚或伴侶,是他們作為家人的責任。有時候照料者並不是自願選擇擔當照料者的角色,僅因為家人遭逢變故,在沒有其他人能承擔下,自己成為了照料者。  雖然男性和女性同樣有機會成為照料者,但是傳統上,女性特別在社會擔負了扶養家人、照顧長者及幼兒的責任。關愛雙親、扶持丈夫,被認為是她們的天職。而當家人遭逢病痛、衰老、或殘疾,她們經常隻手獨力承擔了所有照顧的責任,卻往往忽略了身邊其實有許多協助他們照料的資源。 在英國,政府為家屬照料者制定了一些法例,並透過社會服務 , 保障他們在生活上能享應有的權益。這本中文指南,目的是介紹一系列關於照料受精神疾病困擾者的知識,相關的社會保障與服務資訊等等,希望能為照料者提供幫助。
第一章  肩 負 照 料 者 的 新 角 色 當精神病首次降臨到親人身上,人們往往感到驚慌失措。面對如此情況,通常第一反應是否認,接著是憤怒、與命運討價還價、抑鬱,最後接受現實。 精神病的發生,不僅僅是某個家庭成員的不幸,其影響更渉及整個家庭。在否認和與命運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尋求另外的答案,希望這種症狀是身體機能的問題或者是外在壓力而導致。例如,有些人認為換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就可以藥到病除,為家屬開啟嶄新的生活,然而這並不是面對病者問題的最佳辦法。 當家庭成員患上精神疾病, 作為照料者或家屬,最重要的是俱備對疾病的認識與知識,支持病者及早求診,並積極面對疾病。 經過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或者二者合一的處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夠康復,重新投入正常生活。  對於照料者本身而言,求助的第一步是尋找本區的地方政府社會福利部,接受填寫一照料者評估,從而了解自己在照料過程中的工作量、健康狀況和社會資源、是否需要支援服務等等。 關於照料者的支援服務及權益,  本指南會有詳細的介紹。
第二章  幾 種 精 神 疾 病 的 症 狀 與 醫 療   您可能知道 … •  許多精神疾病與遺傳、腦部損傷、藥物使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 •  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也有長足的進步。 •  精神疾病往往在青年即發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及躁鬱症,這兩項精神病都較少在中年後 發生。 •  精神病者患除了潛在的傷人危險外,亦有很高的自殺率。 •  精神病導致社會功能下降:許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因病情或諸般症狀而中斷學業或工作。 •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亦是精神病的主要導因;適當的家庭支持能讓患者有更好  的預後 (註一 ) ,可降低再度病發的機會。 •  當精神病患者有自傷傷人的危險性時,必須強制接受治療:英國精神健康法令( Mental  Health Act )制定了相關條令。 您可能不知道 … •  相同的精神疾病,在不同的文化影響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華人往往與西方人有不 同的憂鬱症症狀。 •  精神病症狀可能導因出於潛在的生理疾病-例如腦部腫瘤、血中電解質不平衡、傳染疾 病等等;病者可能出現譫妄 (註二 )   現象,而這些精神症狀的發生,是可能造成生命危  險的,首次出現精神病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 •  精神病患者若加上藥物濫用,會導致精神症狀惡化。 •  照料者也需要被關心:許多照料者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甚至產生憂鬱症狀,適當歇息的 空間是必須的。 註一 :  預後  ─ 患病之後的近期和遠期恢復或進展的程度 。 註 二 :  譫妄 ─ 急性發作的症候群,特徵主要為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睡眠清醒 週期混亂、有時清醒有時又變得昏睡,常常伴隨著妄想(例如相信有人要害他)、幻覺(例如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過 世的親友)。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的症狀和治療 :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  症狀:談到精神疾病,大家往往即聯想到精神分裂症;要診斷精神分裂症,病者必須至 少連續數週出現妄想、幻覺、語言混亂、行為違常、或負性症狀等以上至少兩種徵狀, 同時病者之社會功能及認知判斷能力明顯受影響。 •  負性症狀:淡默、寡語、缺乏動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內容貧乏、感情麻木等症狀。
•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而不同的藥物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副作用,  如錐體外不自主運動、嗜睡、體重增加、視力模糊等等;醫生會依病者給予不同的藥 物並調整其劑量。當病者出現自傷或傷人的危險性時,住院治療是必須的;若同時併 合家庭治療、藥物濫用戒治、增進對病情的認知等等,病者經常能獲得更高康復機會。 •  預後:據統計,約有 25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完全寬解, 50 %獲得滿意控制,剩下的 25 %則少有起色或逐漸惡化。精神分裂症若中斷藥物治療往往有極高復發率,中斷藥物 的病患出院後一年內復發率是 50 %,兩年內的復發率高逹 70 %,病者一定要配合醫生指 示切勿自行停藥。 •  病者自行停藥的理由往往是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若能與營養師諮商,調整生活作息及 注意體重控制,可以有效減輕藥物中斷的發生。 •  病者常在精神症狀緩解後,產生內咎、自卑,甚至自殺行為,他們需要家人及朋友適度 的支持與關心;臨床上許多病者常因壓力過大造成症狀復發,然而,若過度保護,易導 致病者自我照顧能力下降。 多參與社區及醫院的復健活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可降低 病者再度發病的機率。 抑 鬱症   ( Depression) •  症狀:抑鬱症又稱做重鬱症、憂鬱症等;臨床上必須連續兩週以上持續出現情緒低落或 興趣降低,同時合併食慾改變(可以是體重增加或上升)、情緒激躁或遲緩、注意力 不集中、睡眠改變(可以是失眠或睡眠過多)、愧疚感、容易疲勞、反覆出現自殺想法 等等才可診斷為重鬱症。傳統華裔往往不容易開口說出心理感受,使得抑鬱症狀常常經 由肌肉緊繃疼痛、燥熱等生理症狀表現。此外,抑鬱症和社會因素如失業等,也可說是 息息相關。 •  抑鬱症徵狀亦以很多不同面貌呈現,性慾下降、易怒、焦慮也可以是抑鬱症徵兆,病者 出現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亦不為奇。 •  治療:目前已發展多種抗抑鬱劑,醫生會針對不同症狀給予不同種藥物及劑量,有時也 會合併安眠鎮靜藥物使用;抗抑鬱劑須連續服用數週以上才能出現效果,病者不宜自行 停藥。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經常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有些醫療機構亦針對難治 型抑鬱症提供電痙攣治療。急性期的抑鬱症,若病者有強烈自殺意念,住院治療是必須 的。 •  預後:抑鬱症亦如其他許多精神病,往往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再次席捲而來,研究統 計, 80 %的抑鬱症患者會遭遇第二次的復發;雖然如此,研究仍指出規律的服藥能有效 降低復發率。 •  抑鬱症患者有極高比例濫用酒精,而酒精濫用可導致憂鬱症狀,抑鬰而濫用酒精可謂惡 性循環,病者應慎而重之,避免酗酒。 抑鬱症患者的家人及朋友應多給予病者支持鼓勵,並隨時關心病者是否出現自殺意念。
躁狂抑鬱症   (Manic Depression/Bipolar) •  症狀:躁狂抑鬱症  ( 躁鬱症 )  又稱做雙極性情感疾患,病如其名,病者反覆經歷憂鬱、燥 狂兩種極端情緒。除了上述抑鬱症症狀,躁狂症徵狀為自我膨脹、睡眠需求減低、喋喋不 休、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等,病者甚而出現揮霍無度、從事危險活動等行為。在急性 期,妄想及幻覺也是經常被觀察到的症狀。 •  治療:臨床上醫生經常選用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來控制躁症徵狀,然而情緒穩定劑有  其範圍限制,病者一定要接受醫生指示,定期接受抽血檢測。心理治療可增進病者對其病  情的認知,也能提升治療效果。 •  預後:九成的躁鬱症患者會面臨症狀復發,一些病者第二次的復發可能相隔十年以上。如同  其他精神疾病,躁鬱症患者的自殺防範甚為重要;病者若有濫用藥物行為,協助病者戒治 藥物濫用更是治療成功的必行之事。 腦退化症 / 失智症   (Dementia) •  症狀:最常見的腦退化症是阿茲海默氏症,其他如腦血管疾病引發的失智症也很常見。最早 期的症狀往往是記憶障礙,病者在初期會觀察到遺忘剛剛發生的事情,長期記憶在病發初 期則較不受影響。高教育程度者常在腦退化症發生時病情不被察覺,然而自我比較下可發 現工作能力下降,以前熟悉的事物開始生疏;中晚期腦退化症會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出 現混淆,自我照顧能力下降,情緒不穩等等,病者也常常會有錢財被偷竊的妄想。 •  初期腦退化症徵狀為情緒低落及易怒,往往與抑鬱症重疊,但經治療病者抑鬱徵狀可獲明顯 改善;另外,中晚期的腦退化症經常在黃昏後出現方向感紊亂等徵狀。 •  治療:目前針對阿茲海默氏症,有數種藥物正在研發,這些新藥物可延緩病情惡化。在急性 期,醫生會適度提供抗精神病藥物以治療病者妄想及幻覺等精神徵狀。臨床上亦有人嘗試  懷舊治療  ( 註二 )  等輔佐療法。 •  腦退化症經常合併其他生理疾病發生,照料者在長期照護下往往心力交瘁,亦容易罹患抑鬱 症;因此照料者應適當地給予自己喘息機會,與家庭成員分擔照顧責任,並適時尋求醫療 機構協助。 •  患者經常因精神症狀而與最親密的照料者起口角,其家人與朋友應多予包容,避免批評、責 罵的情緒反應;此外,規律的生活作息,簡化環境、日常活動、不要一下子說太多複雜的 事情,都是照顧患者的重點。 註二 :  患者對早期的事物有較清晰的記憶,所以透過懷緬舊事物及過去的日子,可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透過懷緬活動患者較容易 融於生活及日常交談,使我們更有效地與患者溝通,打破隔膜。 懷緬治療對於中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是相當有效。 作者 :  李月英 , 香港葵涌醫院高級職業治療師  http://www.radioicare.org/src/doc/med/heal/06.pdf 。
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ur) •  症狀:強迫症的症狀可說是五花八門,大家最常聽說的可能是反覆洗手,或重複檢查 門鎖、瓦斯,或不斷計數物品擔心遺失等等;這些強迫行為的原因往往源自極度的憂  慮、擔憂、恐懼,對自我要求完美,患者雖然覺察這些行為沒有必要,卻無法從中擺 脫,強迫性思考不斷出現,嚴重時一天內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進行強迫行為,導致無法 正常工作或參與日常活動。強迫行為在每一個人身上發展出來的徵狀不盡相同,大家 應該先向您的醫生諮詢,切莫自行對號入座。 •  家人常因為無法具體體會患者感受,導致許多不諒解或衝突,指責患者為何逃避工作 學業,而使得患者更為自責、焦慮感更嚴重。有時強迫症也是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的  共病之一。 •  治療:正如同強迫症的症狀,強迫症並無絕對可行的治療方法;一般上醫生會施予藥 物治療,或合併認知行為治療。患者若能學習自我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練習、聆聽  柔和音樂、冥想等等),往往能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  有時強迫症患者因自我要求完美,焦慮害怕無法配合治療,反而使病情更嚴重。 •  預後:據統計,強迫症在每個人一生中的發生率約為 2.5 %,男性平均發生年齡略早於 女性,大部分均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強迫症嚴重程度可以在患者一生中高低起伏變 化,可病情往往因生活遭逢壓力或巨變而加劇。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進一步的協助 如果病者正處於危急關頭需要支持,請致電以下任何一個緊急熱線。 醫療查詢熱線  –  NHS Direct   0845 46 47 (由護士領導,提供醫療諮詢服務熱線) 暴力  –   如果有任何人人身安全受暴力的威脅,即致電 999 尋求緊急援助。 另外,查詢為華人而設的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包括探訪,輔導,房屋,及服務轉介等,可以在辦公時間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致電華心會,查詢電話 : 0207 613 1008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四 . 三  照 料  躁 狂 抑 鬱 症 患 者 雙極情緒障礙被稱為 “躁狂抑鬱症”。患者往往在不同的時間處於兩種或數種極端不同的情緒。如情緒低落時,處於極度抑鬱和絕望。但數週或數月後,患者情緒可能變得極度高漲、興奮,或狂喜。或,患者可同時出現混合性情緒 – 例如,抑鬱情緒伴隨著不安和過度興奮的躁狂表現。照料躁狂和抑鬱症的家人是相當痛苦和疲憊的,照料者應鼓勵患者儘早尋求醫療幫助。同時,以備不時之需,保存好緊急情況下可以信任的專業人員的聯繫方式,以商量如何協助患者;在病況失控時短期的住院往往是必要的。  照料者面對極端抑鬱情緒   處於極度抑鬱的時候,患者會用消極的眼光看待所有人事,這時他們可能無法自我表逹,也不知道照料者可以如何幫助他們。他們可能有退縮和易怒的表現,同時矛盾地迫切需要照料者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可能擔憂,但不願或無法接受建議。在這種情況下,照料者應盡可能耐心對待患者,嘗試著理解患者的迷失與掙扎。 照料者面對極端躁狂情緒 躁狂期開始的時候,患者會表現開心、精力旺盛並顯得比平常外向。如參加派對或聚會的時候,他們往往情緒異常高漲、亢奮;此非常時期應盡量避免讓患者參與類似場合,以免過度刺激患者的情緒或把患者的高漲情緒推至極端。必要時,照料者應嘗試鼓勵患者尋求幫助;而平常時候,應蒐集並熟悉有關病情和自助的資訊,以備不時之需。 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狀態 在兩種情感轉變的過渡期,照料者可協助患者尋求更多有關病情的資訊,並陪同患者諮詢家庭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處理緊急情況   •  在嚴重躁狂期,患者可能變得充滿敵意、疑心重重,言語上或行為上表現暴躁。  • 在嚴重抑鬱期,患者可能有自殺傾向。  如果照料者發現患者不吃不喝、嚴重忽視自我、行為上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威脅、談論自傷或自殺;必須立即尋求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協助。  照顧好自己 照料者應給予自己固定的空間和時間充電,確保擁有個人空間;同時,與親友傾談以舒緩情緒及領受支持。如果患者需要住院,照料者可與親友一起探訪以免孤軍作戰之無力感。照料者應避免讓自己過份操勞心力交瘁,需知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完善地照顧患者。
四 . 四  照 料  抑 鬱 症 患 者 情緒支援 情緒支援意指理解、耐心、愛心和鼓勵。家人有抑鬱的情緒,可以耐心地和對方傾談並仔細聆聽。患者所表達的情緒或許顯得不切實際,照料者卻應避免輕視態度或與對方爭論。患有抑鬱症的人最需要的是被同情、理解及鼓勵,以加強他們康復的慾望與信心。指責沮喪的患者假裝患病或懶惰,或強求患者短時間內振作起來只會令他們感到自己沒用和內疚,對其康復有害無益。支援情緒抑鬱的患者,照料者可以簡單地問:「我可以怎麼樣幫助您?」 鼓勵參與社交活動 邀請患者參與散步、郊遊,看電影等活動,鼓勵他們對體育、宗教或文化等活動建立興趣和愛好,有助於患者的康復; 但同時,應留意避免讓患者短時間內參與過多活動,以免患者感覺窮以應付,而產生挫敗感和負面情緒。  留意自殺的念頭 當患者表露自殺的意念時,照料者應特別注意。例如當患者說:“我不想活了”,“沒有我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聽到這類話時,照料必須認真對待患者傳達的訊息。一般人認為,通常會說要自殺的人都是只說不做,但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您關心的人有自殺的念頭,為確保對方安全,應立即通知他 / 她的家庭醫生。不要害怕與對方談及他 / 她的自殺念頭, 用關懷的態度聆聽和了解,可令患者感受到世上還有關心他 / 她的人,同時減弱其自殺意念。  耐心關懷 有時候照料者善意的安撫遭到的是患者無情的的抗拒,照料者可能因此深感沮喪;請莫氣餒,抑鬱症患者的悲觀狀態只是病情徵狀之一;病情好轉之後,患者會恢愎生命的活力及回復對他人善意的珍惜。  鼓勵病者求診和治療 幫助抑鬱症患者得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是很重要的。一些文獻報告顯示,談話式的治療如輔導,對抑鬱症有顯著的幫助;而藥物治療對於抑鬱症是非常重要的 , 照料者應鼓勵患者持續服藥,直到徵狀減弱。經過一段期間的支持與配合治療,最沮喪、低落的人也會有好轉的時候。
四 . 五  照 料 強 迫 症 患 者 如果家人患有強迫症,當務之急是學習有關強迫症的相關知識,並幫助患者了解他們的病症。此外,患者與家庭成員交流所學得的知識,也能幫助患者了解強迫症的徵狀是可以改善和治癒的。因此,照料者應儘可能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 正確認識強迫症 強迫症只是某種程度上的精神障礙,照料者應認識此點並以平等心態看待患者,認識患者在其它方面是有健全操作的能力。強迫症病人往往自己知道不正常,內心很痛苦也很自卑,有主動求治的願望。作為家人,需要更多的同情病人的遭遇,在生活上給與更多的支持,而不能歧視病人,使本來已經很自卑的病人更覺無望。 如何與患者相處 不能簡單的阻止病人的強迫症狀 有的病人做事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一旦隨意阻止會非常痛苦和生氣,嚴重者會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殺。家屬需要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尊重病人的症狀表現。病人出現強迫症狀時,家屬需要正確面對,而不是簡單的訓斥和阻止病人的行為。 積極勸導病人就醫 大多數病人願意尋求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也有部分病人會沉浸於自己的症狀中拒絕治療。這時家屬的態度非常重要,既要同情病人的遭遇,也要明確向病人指出其病態行為,鼓勵病人就醫。 積極配合治療 強迫症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藥物需要堅持服用一定的時間才可以達到消除症狀和預防復發的目的。強迫症的病人往往有自卑心理,常伴有焦慮和抑鬱症狀。這時就需要家屬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必要時督促病人服藥,幫助病人建立信心,正確面對疾病和自己的未來。及時把病人的想法和醫生溝通,起到醫生和病人之間橋樑的作用。同時,不要讓強迫症佔據家庭生活的重心;盡量減少壓力,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 不要參與患者的強迫性習慣 如果過去照料者曾參與患者的強迫性習慣,現在可能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和練習來改變有關狀況。為了使患者有所進步,家人必須停止幫助患者進行強迫性的行為,以避免強化患者強迫性行為並阻礙其病況的改善。 積極、直接、明瞭地與病者溝通 表達您對患者康復的期望,而不是批評患者過去己發生的行為;並避免針對性地批評,最重要的是使患者感到被接納。幫助不一定是嚴肅的,通過幽默與關愛相結合,往往可以幫助患者意識到自己徵狀脫離現實的一面,使其積極遠離強迫症。 照料者對強迫症的反應 消極的評價會使徵狀惡化,而鎮定的支持可以加強治療效果;用言語批評患者或強求患者停止強迫性習慣,往往給患者帶來壓力並使其病情惡化。所以,幫助患者最好的辦法是施予最大限度的寬容和耐心,表揚患者己改善與進步的部份;並強調與鼓勵患者在面對病症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五 . 五 .  評估過程   照料者評估,一般情況下是指一個成人照料另一個成人,申請的過程如下: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評估病者的需要 。 在確定提供服務給患者之前,必須先進行照料者評估 。 照料者評估著重的是其照料能力的持續性、工作、教育及休閒方面的需要 。 評估者繼而決定病者的服務安排,以及是否對照料者提供服務或其它形式的幫助 。 完成護理計劃並記錄在案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五 . 八 . 三 .  個人預算 / 自我導向支持  (Personal budgets/ Self- directed support)  及直接付款  (Direct Payments)  當照料者或病者乎合資格,他們會獲得一項個人預算,並以  “ 直接付款”的方式   ( Direct payments)  接受協助。 “個人預算”是一筆款項,由照料者自行選擇購買所 需要的社區護理服務。“個人預算”的目的是鼓勵照料者自行決定如何分配款項來 滿足個人護理需求 ;  而所選擇的服務必須合乎社區而所選擇的服務必須合乎社區 護理服務的範圍,即保持健康和生活素質所需的活動,如駕駛課程或休假等。 五 . 九 .  如何申請照料者評估   申請照料者評估可以通過電話,書信或發郵件給病者所屬的社會福利部門,而方 便日後的跟進, 透過書信申請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要聯繫本區的社會福利  部門,可以撥打當地政府的諮詢電話,或登錄其官方網站。如有英語交流問題, 可以聯繫本區的華人社區中心,或聯繫華心會(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 時,電話 020 7613 1008) 。  五 . 十 .  照料者的就業權 有關的就業立法越來越注重照料者的權利,致力於幫助已經就業的照料者和期望 重返工作的照料者。照料者有權向僱主申請合理數量的無償假期來履行照料職 責,和有申請彈性上班時間。 詳情可參考  Carers (Equal Opportunities) Act 2004,  Employment Rights Act 1996, s57A(1), Work and Families Act 2006.  華心會特此致謝  < 英國照料者協會  Carers UK>  准許本計劃為編輯本章 ,  於 2011 年 4 月 ,  翻譯其根據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 April 2011   所發表的  < 照料者培訓手冊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的部份內容 。 如要索取更詳細有關照料者權益的資料,請聯繫英國照料者培訓與諮詢服務  Carers UK Training and Consultancy Service –  電話: 0845 241 2537 ,電子郵箱地址: training@careuk.org, www.carersuk.org.   The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is grateful to Carers UK for giving permission to translate excerpts from their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Carers and their Rights under the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 April 2011, CMHA.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學會傾訴 作為照料者,向人傾訴心聲或討論​​患者的需要是正常的。如果患者特別要求您不要與他人談論他 / 她,但您卻感覺個人情緒十分抑鬱,可以向醫生,社工諮詢一下您的情況。當與他人討論時,要尊重患者,要做到實事求是而不是誇大事實。當有需要尋求傾訴的時候,無需介意或害怕,因為照料者接受幫助是積極的態度。 培養興趣與愛好 健康的生活需要有適當的興趣和愛好。作為照料者,應該適時給自己放個假,培養一些興趣與愛好,例如散步或寫生等創造活動。這些都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以致更能好好的照顧家人。培養興趣與愛好的同時可以照顧家人,一舉兩得。 善待自己 照顧他人十分不易,照料者需要確定自己所作出的貢獻,給自己適當的鼓勵,定期優待自己一下。即使您感到家人需要 24 小時的照顧,保留個人空間與時間仍然非常重要。否則,照料工作會令您感到更加疲憊,厭倦和焦慮。您可以抽一些時間,也許只是自己看電視,寫作,讀小說,或者是做某些自己喜歡的事。最後,和其他照料者保持聯絡互相勉勵。這樣您可以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亦保持自已的心靈健康。
Appendix < 照料者指南 >  英文概述及參考資料  Summary in English and Reference of the Carers’ Guide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gives an overview of how people become a carer in the family,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as a carer; and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quot;Chinese Carer's Guide&quot;. Chapter 1: New to Caring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mmon emotional responses among carers after their family members have been diagnosed of a mental illness health, and problems presented within the family due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llness.  It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to manage the illness, thus leading readers to more details about their rights and support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Pathways to Promise website:  http://www.pathways2promise.org/family/impact.htm. Chapter 2: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facts about mental illness, also, the symptom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several mental illnesses, specifically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Manic Depression, Dementia and OCD.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arers UK, the Princess Royal Trust, the Wikipedia, and the radioicare websites: http://www.carersuk.org/Home http://www.carers.org/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Princess_Royal_Trust_for_Carers http://www.radioicare.org/src/doc/med/heal/06.pdf Chapter 3: Getting Medical Help and Community Support for the Family Member Suffers from a Mental Illness This chapter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get medical help and community support for a family member who has mental illness, e.g. making appointment with the GP, referral to speciali z 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etc.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itizen Advice Bureau website:  http://www.adviceguide.org.uk/index/h_help_with_mental_health_problems.pdf
Chapter 4:  Building a Therapeutic Caring Relationship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mily member who has a mental illness. It provides the caregivers suggestions of how to support their loved ones.  Five mental illnesses including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Manic Depression, Dementia and OCD are discussed.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s:  http://www.helpguide.org/mental/schizophrenia_helping_family_member.htm; http://www.helpguide.org/mental/obsessive_compulsive_disorder_ocd.htm; http://www.healthyplace.com/depression/support/helping-the-depressed-person/menu-id-68/;  http://www.healthyplace.com/alzheimers/caregivers/respecting-the-person-with-alzheimers-disease/menu-id-1042/; http://www.rcpsych.ac.uk/mentalhealthinfo/problems/bipolardisorder/bipolardisorder.aspx;  http://alzheimers.org.uk/Caring_for_someone_with_dementia/; http://www.thecarer.co.uk/caring-someone-with-dementia.html. Chapter 5: Carers’ Rights This chapt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arers' rights and the social care service entitlements.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entitled &quot;Carers and their Rights&quot; published in July 2010. The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is grateful to Carers UK for giving permission to translate excerpts from their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Carers and their Rights under the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Chapter 6: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 Carer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 carers, and suggestions of keeping well and maintaining a healthy lifestyle.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Directgov website: http://www.direct.gov.uk/en/CaringForSomeone/HealthAndTakingABreak/index.htm .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2/F Zenith House, 155 Curtain Road ,  London EC2A 3QY Tel 020 7613 1008  Fax 020 7739 6577 Email: info@cmha.org.uk Website: www.cvmha.org.uk Reg. Charity No. 1058934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No. 3150505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Similar a Carer's guide traditional chinese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Denny K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文化大學
 
20120627selfmanagement
20120627selfmanagement20120627selfmanagement
20120627selfmanagementchangqingteng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ptaroc PT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psjlew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mauriceliu99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yukingshum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pakon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cmha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Pint Anddy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cmha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Kit Leong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Albert
 
20110512175426
2011051217542620110512175426
20110512175426martinshlo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taya86315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Evan Lo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cmha
 

Similar a Carer's guide traditional chinese (20)

Selfmanagement
SelfmanagementSelfmanagement
Selfmanagement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
12:9:2022「內心感受與情緒發洩」善心法師 粵語開示 (舊金山慈恩寺).pptx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
102.04.11 補充資料-旗津國小-詹翔霖教授-憂鬱症與躁症職能治療了解
 
20120627selfmanagement
20120627selfmanagement20120627selfmanagement
20120627selfmanagement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
張瑄瑄職能治療師-復健在安寧療護的應用20130526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
失智症之認識及預防 Aab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聰明活到一百歲 --劉秀枝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dementia traditional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
如何與棈神與成癮個案會談 楊添圍醫師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dementia simiplified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
面對癌症病人之心理與靈性需求 林梅鳳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20110512175426
2011051217542620110512175426
20110512175426
 
Selfmanagement
SelfmanagementSelfmanagement
Selfmanagement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traditional
 

Más de cmha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cmha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cmha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cmha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cmha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cmha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cmha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Carer's right   traditional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cmha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cmha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cmha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cmha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cmha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Getting help   traditional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cmha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cmha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cmha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cmha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cmha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cmha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cmha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Introduction   simiplified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cmha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Getting help   simiplified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cmha
 

Más de cmha (20)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
Workshop may 18 stress mgt & well being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
Workshop may 20 carer's rights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
Workshop april 15 looking after depression, bipolar & dementia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depres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traditional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Carer's right   traditional
Carer's right traditional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
Mental illnesses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ocd traditional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
Look after yourself traditional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Getting help   traditional
Getting help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rela schizo traditional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bipolar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rela overview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
Therapeautic ocd simiplified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
Mental illnesses simiplified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
Look after yourself simiplified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Introduction   simiplified
Introduction simiplified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Getting help   simiplified
Getting help simiplified
 

Carer's guide traditional chinese

  • 1. 英 國 華 人 精 神 病 患 者 照 料 者 指 南 2011 年 5 月 華心會 UK Chinese Carer's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May 2011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 2. 銘 謝 承蒙英國衛生署的財政資助 ,華心會得以編輯製作這本「英國華人精神病患照料者指南」, 我們特此致謝。 我們亦謹向所有曾為 「英國華人精神病患者照料者指南」提供資料搜集 、 翻譯 、校對、 編輯及設計的志願者 ,照料者和專業人士表達衷心的致 謝 。
  • 3. 目 錄 31 附錄 : 照料者指南的英文概述及參考資料……………………………………… .. Appendix: Summary in English and Reference of the Carers’ Guide 29 第六章 照料者的身心靈與健康 ……………………………………………… .. 24 第五章 照料者的權益 ……………………………………………………… .... 22       四 . 六 照料腦退化症患者 ………………………………………… .. 21 四 . 五 照料強迫症患者…………………………………………… ... 20       四 . 四 照料抑鬱症患者……………………………………………… . 19      四 . 三 照料躁狂抑鬱症患者 ……………………………………… .. 17 四 . 二 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 ……………………………………… .. 15       四 . 一 照料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 …………………………………… . 15 第四章 與病者建立互惠的關係………………………………………………… . 12 第三章 協助患者尋找醫療及社區支援服務…………………………………… . 7 第二章 幾種精神疾病的症狀與治療…………………………………………… . 6 第一章 肩負照料者的新角色…………………………………………………… . 5 引言………………………………………………………………………………… .. 4 序…………………………………………………………………………………… ..
  • 4. 以病者為中心的服務導向,是眾人熟悉並且認同的服務方式。眾所周知,服務須切合病者的需要;可與此同時,家有病者,家人及親友所受的影響卻不可被忽視。由於一般服務皆為者而設,照料者的需要難免被忽略或未被重視。其實,照料者往往承受很多壓力和負擔,若不小心在意,日以繼月的護理工作難以負荷,時常導致照料者身心健康每況愈下。 華心會是成立多年的慈善機構,為英國的華人及華人社區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我們以寛廣的角度來看待心理健康這個議題。一向令我們引以為傲的,是本會在服務心理疾患以外,能同時注重預防和提昇保建工作。我們幫助個別有需要的患者,亦和他們的家庭成員一起合作,以確保服務結果能達到最高效益。 「英國華人精神病患者照料者指南」再一次呈現本會對於服務的承諾;其目的是讓照料者知道,他 / 她們的需要是受到重視的。它亦提供照料者合適的建議,以幫助他 / 她們更完善的兼顧照料工作及注意自身的需要。透過完備的研究,這本指南資訊簡潔並內容豐富;它會是華心會一份廣受歡迎的參考資料。 歐舜英 , OBE 華心會主席 2011 年
  • 5. 引 言 當家庭成員中有長期病患,最能夠幫助病者的人就是家人。社會中任何職業階層、任何文化背景和任何年齡的人,都有機會因為照顧無法自理生活的家人而成為照料者。 許多照料者感到,擔負照顧生患病的、衰弱的、殘障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或藥物濫用的親戚或伴侶,是他們作為家人的責任。有時候照料者並不是自願選擇擔當照料者的角色,僅因為家人遭逢變故,在沒有其他人能承擔下,自己成為了照料者。 雖然男性和女性同樣有機會成為照料者,但是傳統上,女性特別在社會擔負了扶養家人、照顧長者及幼兒的責任。關愛雙親、扶持丈夫,被認為是她們的天職。而當家人遭逢病痛、衰老、或殘疾,她們經常隻手獨力承擔了所有照顧的責任,卻往往忽略了身邊其實有許多協助他們照料的資源。 在英國,政府為家屬照料者制定了一些法例,並透過社會服務 , 保障他們在生活上能享應有的權益。這本中文指南,目的是介紹一系列關於照料受精神疾病困擾者的知識,相關的社會保障與服務資訊等等,希望能為照料者提供幫助。
  • 6. 第一章 肩 負 照 料 者 的 新 角 色 當精神病首次降臨到親人身上,人們往往感到驚慌失措。面對如此情況,通常第一反應是否認,接著是憤怒、與命運討價還價、抑鬱,最後接受現實。 精神病的發生,不僅僅是某個家庭成員的不幸,其影響更渉及整個家庭。在否認和與命運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尋求另外的答案,希望這種症狀是身體機能的問題或者是外在壓力而導致。例如,有些人認為換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就可以藥到病除,為家屬開啟嶄新的生活,然而這並不是面對病者問題的最佳辦法。 當家庭成員患上精神疾病, 作為照料者或家屬,最重要的是俱備對疾病的認識與知識,支持病者及早求診,並積極面對疾病。 經過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或者二者合一的處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夠康復,重新投入正常生活。 對於照料者本身而言,求助的第一步是尋找本區的地方政府社會福利部,接受填寫一照料者評估,從而了解自己在照料過程中的工作量、健康狀況和社會資源、是否需要支援服務等等。 關於照料者的支援服務及權益, 本指南會有詳細的介紹。
  • 7. 第二章 幾 種 精 神 疾 病 的 症 狀 與 醫 療 您可能知道 … • 許多精神疾病與遺傳、腦部損傷、藥物使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 • 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也有長足的進步。 • 精神疾病往往在青年即發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及躁鬱症,這兩項精神病都較少在中年後 發生。 • 精神病者患除了潛在的傷人危險外,亦有很高的自殺率。 • 精神病導致社會功能下降:許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因病情或諸般症狀而中斷學業或工作。 •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亦是精神病的主要導因;適當的家庭支持能讓患者有更好 的預後 (註一 ) ,可降低再度病發的機會。 • 當精神病患者有自傷傷人的危險性時,必須強制接受治療:英國精神健康法令( Mental Health Act )制定了相關條令。 您可能不知道 … • 相同的精神疾病,在不同的文化影響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華人往往與西方人有不 同的憂鬱症症狀。 • 精神病症狀可能導因出於潛在的生理疾病-例如腦部腫瘤、血中電解質不平衡、傳染疾 病等等;病者可能出現譫妄 (註二 ) 現象,而這些精神症狀的發生,是可能造成生命危 險的,首次出現精神病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 • 精神病患者若加上藥物濫用,會導致精神症狀惡化。 • 照料者也需要被關心:許多照料者忽略了自己的需求,甚至產生憂鬱症狀,適當歇息的 空間是必須的。 註一 : 預後 ─ 患病之後的近期和遠期恢復或進展的程度 。 註 二 : 譫妄 ─ 急性發作的症候群,特徵主要為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睡眠清醒 週期混亂、有時清醒有時又變得昏睡,常常伴隨著妄想(例如相信有人要害他)、幻覺(例如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過 世的親友)。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的症狀和治療 :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 症狀:談到精神疾病,大家往往即聯想到精神分裂症;要診斷精神分裂症,病者必須至 少連續數週出現妄想、幻覺、語言混亂、行為違常、或負性症狀等以上至少兩種徵狀, 同時病者之社會功能及認知判斷能力明顯受影響。 • 負性症狀:淡默、寡語、缺乏動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內容貧乏、感情麻木等症狀。
  • 8. •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而不同的藥物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副作用, 如錐體外不自主運動、嗜睡、體重增加、視力模糊等等;醫生會依病者給予不同的藥 物並調整其劑量。當病者出現自傷或傷人的危險性時,住院治療是必須的;若同時併 合家庭治療、藥物濫用戒治、增進對病情的認知等等,病者經常能獲得更高康復機會。 • 預後:據統計,約有 25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完全寬解, 50 %獲得滿意控制,剩下的 25 %則少有起色或逐漸惡化。精神分裂症若中斷藥物治療往往有極高復發率,中斷藥物 的病患出院後一年內復發率是 50 %,兩年內的復發率高逹 70 %,病者一定要配合醫生指 示切勿自行停藥。 • 病者自行停藥的理由往往是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若能與營養師諮商,調整生活作息及 注意體重控制,可以有效減輕藥物中斷的發生。 • 病者常在精神症狀緩解後,產生內咎、自卑,甚至自殺行為,他們需要家人及朋友適度 的支持與關心;臨床上許多病者常因壓力過大造成症狀復發,然而,若過度保護,易導 致病者自我照顧能力下降。 多參與社區及醫院的復健活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可降低 病者再度發病的機率。 抑 鬱症 ( Depression) • 症狀:抑鬱症又稱做重鬱症、憂鬱症等;臨床上必須連續兩週以上持續出現情緒低落或 興趣降低,同時合併食慾改變(可以是體重增加或上升)、情緒激躁或遲緩、注意力 不集中、睡眠改變(可以是失眠或睡眠過多)、愧疚感、容易疲勞、反覆出現自殺想法 等等才可診斷為重鬱症。傳統華裔往往不容易開口說出心理感受,使得抑鬱症狀常常經 由肌肉緊繃疼痛、燥熱等生理症狀表現。此外,抑鬱症和社會因素如失業等,也可說是 息息相關。 • 抑鬱症徵狀亦以很多不同面貌呈現,性慾下降、易怒、焦慮也可以是抑鬱症徵兆,病者 出現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亦不為奇。 • 治療:目前已發展多種抗抑鬱劑,醫生會針對不同症狀給予不同種藥物及劑量,有時也 會合併安眠鎮靜藥物使用;抗抑鬱劑須連續服用數週以上才能出現效果,病者不宜自行 停藥。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經常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有些醫療機構亦針對難治 型抑鬱症提供電痙攣治療。急性期的抑鬱症,若病者有強烈自殺意念,住院治療是必須 的。 • 預後:抑鬱症亦如其他許多精神病,往往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再次席捲而來,研究統 計, 80 %的抑鬱症患者會遭遇第二次的復發;雖然如此,研究仍指出規律的服藥能有效 降低復發率。 • 抑鬱症患者有極高比例濫用酒精,而酒精濫用可導致憂鬱症狀,抑鬰而濫用酒精可謂惡 性循環,病者應慎而重之,避免酗酒。 抑鬱症患者的家人及朋友應多給予病者支持鼓勵,並隨時關心病者是否出現自殺意念。
  • 9. 躁狂抑鬱症 (Manic Depression/Bipolar) • 症狀:躁狂抑鬱症 ( 躁鬱症 ) 又稱做雙極性情感疾患,病如其名,病者反覆經歷憂鬱、燥 狂兩種極端情緒。除了上述抑鬱症症狀,躁狂症徵狀為自我膨脹、睡眠需求減低、喋喋不 休、思考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等,病者甚而出現揮霍無度、從事危險活動等行為。在急性 期,妄想及幻覺也是經常被觀察到的症狀。 • 治療:臨床上醫生經常選用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來控制躁症徵狀,然而情緒穩定劑有 其範圍限制,病者一定要接受醫生指示,定期接受抽血檢測。心理治療可增進病者對其病 情的認知,也能提升治療效果。 • 預後:九成的躁鬱症患者會面臨症狀復發,一些病者第二次的復發可能相隔十年以上。如同 其他精神疾病,躁鬱症患者的自殺防範甚為重要;病者若有濫用藥物行為,協助病者戒治 藥物濫用更是治療成功的必行之事。 腦退化症 / 失智症 (Dementia) • 症狀:最常見的腦退化症是阿茲海默氏症,其他如腦血管疾病引發的失智症也很常見。最早 期的症狀往往是記憶障礙,病者在初期會觀察到遺忘剛剛發生的事情,長期記憶在病發初 期則較不受影響。高教育程度者常在腦退化症發生時病情不被察覺,然而自我比較下可發 現工作能力下降,以前熟悉的事物開始生疏;中晚期腦退化症會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出 現混淆,自我照顧能力下降,情緒不穩等等,病者也常常會有錢財被偷竊的妄想。 • 初期腦退化症徵狀為情緒低落及易怒,往往與抑鬱症重疊,但經治療病者抑鬱徵狀可獲明顯 改善;另外,中晚期的腦退化症經常在黃昏後出現方向感紊亂等徵狀。 • 治療:目前針對阿茲海默氏症,有數種藥物正在研發,這些新藥物可延緩病情惡化。在急性 期,醫生會適度提供抗精神病藥物以治療病者妄想及幻覺等精神徵狀。臨床上亦有人嘗試 懷舊治療 ( 註二 ) 等輔佐療法。 • 腦退化症經常合併其他生理疾病發生,照料者在長期照護下往往心力交瘁,亦容易罹患抑鬱 症;因此照料者應適當地給予自己喘息機會,與家庭成員分擔照顧責任,並適時尋求醫療 機構協助。 • 患者經常因精神症狀而與最親密的照料者起口角,其家人與朋友應多予包容,避免批評、責 罵的情緒反應;此外,規律的生活作息,簡化環境、日常活動、不要一下子說太多複雜的 事情,都是照顧患者的重點。 註二 : 患者對早期的事物有較清晰的記憶,所以透過懷緬舊事物及過去的日子,可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透過懷緬活動患者較容易 融於生活及日常交談,使我們更有效地與患者溝通,打破隔膜。 懷緬治療對於中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是相當有效。 作者 : 李月英 , 香港葵涌醫院高級職業治療師 http://www.radioicare.org/src/doc/med/heal/06.pdf 。
  • 10. 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ur) • 症狀:強迫症的症狀可說是五花八門,大家最常聽說的可能是反覆洗手,或重複檢查 門鎖、瓦斯,或不斷計數物品擔心遺失等等;這些強迫行為的原因往往源自極度的憂 慮、擔憂、恐懼,對自我要求完美,患者雖然覺察這些行為沒有必要,卻無法從中擺 脫,強迫性思考不斷出現,嚴重時一天內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進行強迫行為,導致無法 正常工作或參與日常活動。強迫行為在每一個人身上發展出來的徵狀不盡相同,大家 應該先向您的醫生諮詢,切莫自行對號入座。 • 家人常因為無法具體體會患者感受,導致許多不諒解或衝突,指責患者為何逃避工作 學業,而使得患者更為自責、焦慮感更嚴重。有時強迫症也是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的 共病之一。 • 治療:正如同強迫症的症狀,強迫症並無絕對可行的治療方法;一般上醫生會施予藥 物治療,或合併認知行為治療。患者若能學習自我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練習、聆聽 柔和音樂、冥想等等),往往能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 有時強迫症患者因自我要求完美,焦慮害怕無法配合治療,反而使病情更嚴重。 • 預後:據統計,強迫症在每個人一生中的發生率約為 2.5 %,男性平均發生年齡略早於 女性,大部分均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強迫症嚴重程度可以在患者一生中高低起伏變 化,可病情往往因生活遭逢壓力或巨變而加劇。
  • 11.
  • 12.
  • 13. 進一步的協助 如果病者正處於危急關頭需要支持,請致電以下任何一個緊急熱線。 醫療查詢熱線 – NHS Direct 0845 46 47 (由護士領導,提供醫療諮詢服務熱線) 暴力 – 如果有任何人人身安全受暴力的威脅,即致電 999 尋求緊急援助。 另外,查詢為華人而設的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包括探訪,輔導,房屋,及服務轉介等,可以在辦公時間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致電華心會,查詢電話 : 0207 613 1008 。
  • 14.
  • 15.
  • 16.
  • 17.
  • 18. 四 . 三 照 料 躁 狂 抑 鬱 症 患 者 雙極情緒障礙被稱為 “躁狂抑鬱症”。患者往往在不同的時間處於兩種或數種極端不同的情緒。如情緒低落時,處於極度抑鬱和絕望。但數週或數月後,患者情緒可能變得極度高漲、興奮,或狂喜。或,患者可同時出現混合性情緒 – 例如,抑鬱情緒伴隨著不安和過度興奮的躁狂表現。照料躁狂和抑鬱症的家人是相當痛苦和疲憊的,照料者應鼓勵患者儘早尋求醫療幫助。同時,以備不時之需,保存好緊急情況下可以信任的專業人員的聯繫方式,以商量如何協助患者;在病況失控時短期的住院往往是必要的。 照料者面對極端抑鬱情緒 處於極度抑鬱的時候,患者會用消極的眼光看待所有人事,這時他們可能無法自我表逹,也不知道照料者可以如何幫助他們。他們可能有退縮和易怒的表現,同時矛盾地迫切需要照料者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可能擔憂,但不願或無法接受建議。在這種情況下,照料者應盡可能耐心對待患者,嘗試著理解患者的迷失與掙扎。 照料者面對極端躁狂情緒 躁狂期開始的時候,患者會表現開心、精力旺盛並顯得比平常外向。如參加派對或聚會的時候,他們往往情緒異常高漲、亢奮;此非常時期應盡量避免讓患者參與類似場合,以免過度刺激患者的情緒或把患者的高漲情緒推至極端。必要時,照料者應嘗試鼓勵患者尋求幫助;而平常時候,應蒐集並熟悉有關病情和自助的資訊,以備不時之需。 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狀態 在兩種情感轉變的過渡期,照料者可協助患者尋求更多有關病情的資訊,並陪同患者諮詢家庭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處理緊急情況 • 在嚴重躁狂期,患者可能變得充滿敵意、疑心重重,言語上或行為上表現暴躁。 • 在嚴重抑鬱期,患者可能有自殺傾向。 如果照料者發現患者不吃不喝、嚴重忽視自我、行為上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威脅、談論自傷或自殺;必須立即尋求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協助。 照顧好自己 照料者應給予自己固定的空間和時間充電,確保擁有個人空間;同時,與親友傾談以舒緩情緒及領受支持。如果患者需要住院,照料者可與親友一起探訪以免孤軍作戰之無力感。照料者應避免讓自己過份操勞心力交瘁,需知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完善地照顧患者。
  • 19. 四 . 四 照 料 抑 鬱 症 患 者 情緒支援 情緒支援意指理解、耐心、愛心和鼓勵。家人有抑鬱的情緒,可以耐心地和對方傾談並仔細聆聽。患者所表達的情緒或許顯得不切實際,照料者卻應避免輕視態度或與對方爭論。患有抑鬱症的人最需要的是被同情、理解及鼓勵,以加強他們康復的慾望與信心。指責沮喪的患者假裝患病或懶惰,或強求患者短時間內振作起來只會令他們感到自己沒用和內疚,對其康復有害無益。支援情緒抑鬱的患者,照料者可以簡單地問:「我可以怎麼樣幫助您?」 鼓勵參與社交活動 邀請患者參與散步、郊遊,看電影等活動,鼓勵他們對體育、宗教或文化等活動建立興趣和愛好,有助於患者的康復; 但同時,應留意避免讓患者短時間內參與過多活動,以免患者感覺窮以應付,而產生挫敗感和負面情緒。 留意自殺的念頭 當患者表露自殺的意念時,照料者應特別注意。例如當患者說:“我不想活了”,“沒有我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聽到這類話時,照料必須認真對待患者傳達的訊息。一般人認為,通常會說要自殺的人都是只說不做,但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您關心的人有自殺的念頭,為確保對方安全,應立即通知他 / 她的家庭醫生。不要害怕與對方談及他 / 她的自殺念頭, 用關懷的態度聆聽和了解,可令患者感受到世上還有關心他 / 她的人,同時減弱其自殺意念。 耐心關懷 有時候照料者善意的安撫遭到的是患者無情的的抗拒,照料者可能因此深感沮喪;請莫氣餒,抑鬱症患者的悲觀狀態只是病情徵狀之一;病情好轉之後,患者會恢愎生命的活力及回復對他人善意的珍惜。 鼓勵病者求診和治療 幫助抑鬱症患者得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是很重要的。一些文獻報告顯示,談話式的治療如輔導,對抑鬱症有顯著的幫助;而藥物治療對於抑鬱症是非常重要的 , 照料者應鼓勵患者持續服藥,直到徵狀減弱。經過一段期間的支持與配合治療,最沮喪、低落的人也會有好轉的時候。
  • 20. 四 . 五 照 料 強 迫 症 患 者 如果家人患有強迫症,當務之急是學習有關強迫症的相關知識,並幫助患者了解他們的病症。此外,患者與家庭成員交流所學得的知識,也能幫助患者了解強迫症的徵狀是可以改善和治癒的。因此,照料者應儘可能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 正確認識強迫症 強迫症只是某種程度上的精神障礙,照料者應認識此點並以平等心態看待患者,認識患者在其它方面是有健全操作的能力。強迫症病人往往自己知道不正常,內心很痛苦也很自卑,有主動求治的願望。作為家人,需要更多的同情病人的遭遇,在生活上給與更多的支持,而不能歧視病人,使本來已經很自卑的病人更覺無望。 如何與患者相處 不能簡單的阻止病人的強迫症狀 有的病人做事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一旦隨意阻止會非常痛苦和生氣,嚴重者會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殺。家屬需要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尊重病人的症狀表現。病人出現強迫症狀時,家屬需要正確面對,而不是簡單的訓斥和阻止病人的行為。 積極勸導病人就醫 大多數病人願意尋求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也有部分病人會沉浸於自己的症狀中拒絕治療。這時家屬的態度非常重要,既要同情病人的遭遇,也要明確向病人指出其病態行為,鼓勵病人就醫。 積極配合治療 強迫症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藥物需要堅持服用一定的時間才可以達到消除症狀和預防復發的目的。強迫症的病人往往有自卑心理,常伴有焦慮和抑鬱症狀。這時就需要家屬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必要時督促病人服藥,幫助病人建立信心,正確面對疾病和自己的未來。及時把病人的想法和醫生溝通,起到醫生和病人之間橋樑的作用。同時,不要讓強迫症佔據家庭生活的重心;盡量減少壓力,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 不要參與患者的強迫性習慣 如果過去照料者曾參與患者的強迫性習慣,現在可能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和練習來改變有關狀況。為了使患者有所進步,家人必須停止幫助患者進行強迫性的行為,以避免強化患者強迫性行為並阻礙其病況的改善。 積極、直接、明瞭地與病者溝通 表達您對患者康復的期望,而不是批評患者過去己發生的行為;並避免針對性地批評,最重要的是使患者感到被接納。幫助不一定是嚴肅的,通過幽默與關愛相結合,往往可以幫助患者意識到自己徵狀脫離現實的一面,使其積極遠離強迫症。 照料者對強迫症的反應 消極的評價會使徵狀惡化,而鎮定的支持可以加強治療效果;用言語批評患者或強求患者停止強迫性習慣,往往給患者帶來壓力並使其病情惡化。所以,幫助患者最好的辦法是施予最大限度的寬容和耐心,表揚患者己改善與進步的部份;並強調與鼓勵患者在面對病症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五 . 八 . 三 . 個人預算 / 自我導向支持 (Personal budgets/ Self- directed support) 及直接付款 (Direct Payments) 當照料者或病者乎合資格,他們會獲得一項個人預算,並以 “ 直接付款”的方式 ( Direct payments) 接受協助。 “個人預算”是一筆款項,由照料者自行選擇購買所 需要的社區護理服務。“個人預算”的目的是鼓勵照料者自行決定如何分配款項來 滿足個人護理需求 ; 而所選擇的服務必須合乎社區而所選擇的服務必須合乎社區 護理服務的範圍,即保持健康和生活素質所需的活動,如駕駛課程或休假等。 五 . 九 . 如何申請照料者評估 申請照料者評估可以通過電話,書信或發郵件給病者所屬的社會福利部門,而方 便日後的跟進, 透過書信申請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要聯繫本區的社會福利 部門,可以撥打當地政府的諮詢電話,或登錄其官方網站。如有英語交流問題, 可以聯繫本區的華人社區中心,或聯繫華心會(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 時,電話 020 7613 1008) 。 五 . 十 . 照料者的就業權 有關的就業立法越來越注重照料者的權利,致力於幫助已經就業的照料者和期望 重返工作的照料者。照料者有權向僱主申請合理數量的無償假期來履行照料職 責,和有申請彈性上班時間。 詳情可參考 Carers (Equal Opportunities) Act 2004, Employment Rights Act 1996, s57A(1), Work and Families Act 2006. 華心會特此致謝 < 英國照料者協會 Carers UK> 准許本計劃為編輯本章 , 於 2011 年 4 月 , 翻譯其根據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 April 2011 所發表的 < 照料者培訓手冊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的部份內容 。 如要索取更詳細有關照料者權益的資料,請聯繫英國照料者培訓與諮詢服務 Carers UK Training and Consultancy Service – 電話: 0845 241 2537 ,電子郵箱地址: training@careuk.org, www.carersuk.org. The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is grateful to Carers UK for giving permission to translate excerpts from their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Carers and their Rights under the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 April 2011, CMHA.
  • 28.
  • 29. 學會傾訴 作為照料者,向人傾訴心聲或討論​​患者的需要是正常的。如果患者特別要求您不要與他人談論他 / 她,但您卻感覺個人情緒十分抑鬱,可以向醫生,社工諮詢一下您的情況。當與他人討論時,要尊重患者,要做到實事求是而不是誇大事實。當有需要尋求傾訴的時候,無需介意或害怕,因為照料者接受幫助是積極的態度。 培養興趣與愛好 健康的生活需要有適當的興趣和愛好。作為照料者,應該適時給自己放個假,培養一些興趣與愛好,例如散步或寫生等創造活動。這些都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以致更能好好的照顧家人。培養興趣與愛好的同時可以照顧家人,一舉兩得。 善待自己 照顧他人十分不易,照料者需要確定自己所作出的貢獻,給自己適當的鼓勵,定期優待自己一下。即使您感到家人需要 24 小時的照顧,保留個人空間與時間仍然非常重要。否則,照料工作會令您感到更加疲憊,厭倦和焦慮。您可以抽一些時間,也許只是自己看電視,寫作,讀小說,或者是做某些自己喜歡的事。最後,和其他照料者保持聯絡互相勉勵。這樣您可以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亦保持自已的心靈健康。
  • 30. Appendix < 照料者指南 > 英文概述及參考資料 Summary in English and Reference of the Carers’ Guide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gives an overview of how people become a carer in the family,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as a carer; and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quot;Chinese Carer's Guide&quot;. Chapter 1: New to Caring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mmon emotional responses among carers after their family members have been diagnosed of a mental illness health, and problems presented within the family due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llness. It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to manage the illness, thus leading readers to more details about their rights and support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Pathways to Promise website: http://www.pathways2promise.org/family/impact.htm. Chapter 2: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facts about mental illness, also, the symptom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several mental illnesses, specifically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Manic Depression, Dementia and OCD.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arers UK, the Princess Royal Trust, the Wikipedia, and the radioicare websites: http://www.carersuk.org/Home http://www.carers.org/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Princess_Royal_Trust_for_Carers http://www.radioicare.org/src/doc/med/heal/06.pdf Chapter 3: Getting Medical Help and Community Support for the Family Member Suffers from a Mental Illness This chapter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get medical help and community support for a family member who has mental illness, e.g. making appointment with the GP, referral to speciali z 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etc.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itizen Advice Bureau website: http://www.adviceguide.org.uk/index/h_help_with_mental_health_problems.pdf
  • 31. Chapter 4: Building a Therapeutic Caring Relationship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mily member who has a mental illness. It provides the caregivers suggestions of how to support their loved ones. Five mental illnesses including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Manic Depression, Dementia and OCD are discussed.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following websites: http://www.helpguide.org/mental/schizophrenia_helping_family_member.htm; http://www.helpguide.org/mental/obsessive_compulsive_disorder_ocd.htm; http://www.healthyplace.com/depression/support/helping-the-depressed-person/menu-id-68/; http://www.healthyplace.com/alzheimers/caregivers/respecting-the-person-with-alzheimers-disease/menu-id-1042/; http://www.rcpsych.ac.uk/mentalhealthinfo/problems/bipolardisorder/bipolardisorder.aspx; http://alzheimers.org.uk/Caring_for_someone_with_dementia/; http://www.thecarer.co.uk/caring-someone-with-dementia.html. Chapter 5: Carers’ Rights This chapt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arers' rights and the social care service entitlements.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entitled &quot;Carers and their Rights&quot; published in July 2010. The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is grateful to Carers UK for giving permission to translate excerpts from their Carers UK training manual: Carers and their Rights under the Carers (R&S) Act 1995, Carers & Disabled Children Act 2000 & Carers Equal Opportunity Act 2004. Chapter 6: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 Carer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 carers, and suggestions of keeping well and maintaining a healthy lifestyle.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were partly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Directgov website: http://www.direct.gov.uk/en/CaringForSomeone/HealthAndTakingABreak/index.htm .
  • 32. 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2/F Zenith House, 155 Curtain Road , London EC2A 3QY Tel 020 7613 1008 Fax 020 7739 6577 Email: info@cmha.org.uk Website: www.cvmha.org.uk Reg. Charity No. 1058934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No. 3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