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 ha denunciado esta presentación.
Se está descargando tu SlideShare. ×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Anuncio
Cargando en…3
×

Eche un vistazo a continuación

1 de 46 Anuncio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Más de Aman Tong (20)

Más reciente (20)

Anuncio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1. 1. 澳門Omicron共存第一波 情景預見 湯家耀(澳門公共衛生主任醫生) 2022年12月
  2. 2. 終局之戰  2022年12月5日,澳門特區緊隨中央政策, 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工作,進入共存/終 局之戰階段  原先動態清零政策之下的嚴厲控制措施撤除後 ,錄得病例數連日大幅上升  以下嘗試預見共存第一波可能出現的情景
  3. 3. 過程預見
  4. 4. 過程預見  新冠疫情發展可因應許多已知和未知變數的複 雜聯合作用而大幅變動,因此,準確的量化預 測尚不可能  大體過程應與主要通過Omicron疫情實現共 存的國家/地區(可比地區)類同
  5. 5. 典型流行曲線  可比地區第一波流行曲線形態相當類同  六個拐點  起點、加速點、平台點、頂點、下降點、延續點  五個分段  緩升段、急升段、平台段、下降段、延續段
  6. 6.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每 百 萬 人 口 日數 圖1:可比地區Omicron第一波典型流行曲線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5月/12月制圖) 典型1 典型2 a b c d e f 典型1於2022年5月制作,典型2於2022年12月,納入可比地區的標準及分析方法不同。
  7. 7. 典型日程  緩升段:32(8-51)日  急升段:17(12-30)日  平台段:16(11-22)日  下降段:44(28-82)日  延續段:持續 中位數(第20-80百分位數)
  8. 8. 爆升  爆升是O波的突出和必然特徵  各國加速點的值(病例數和發病率)很不一致, 但都存在由緩升變為急升的加速點  多在起點至頂點垂直距離下約5~10%處  急升段的平均斜率比緩升段增加10倍以上
  9. 9. 澳門何時開始爆升?  加速點通過流行曲線的斜率變化確定,要在登 頂之後才能算出,故現時無法斷言  但看近日情況,爆升相當可能已經開始  若然,意味突然撤除控制措施導至的人為加速, 直接過渡到自然加速
  10. 10. 高壓段  到達加速點意味進入高壓段  急升段+平台段是共存第一波最關鍵、最困難 、最危險的階段  病例迅速增加,容易導致醫療系統和社會無法 應對,而派生嚴重的健康影響和社會影響  這階段可能持續約一個多月,但若有效制動使 高峰變平,則壓力減輕,而時間相應延長
  11. 11.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76 80 84 88 92 96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124 128 132 136 140 144 148 每 百 萬 人 口 日數 圖2:可比地區日發病峰值及主峰期間發病率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5月制圖) A B C D E 0.30%(0.13-0.50%) 相當於澳門 2100(900-3400)例/日 10.53%(5.16-22.61%) 相當於澳門 7.2(3.5-15.4)萬例 計算截至2022年5月23日資料,多個國家尚未到達延續點,僅為臨時數字。
  12. 12. 自然回落  疫情到頂後,會自然回落  代表中心人口的群體免疫基本形成  當回落到高峰前的水平,可認為代表大流行期 完結,而進入過渡期
  13. 13. 圖3:新發傳染病全球大流行分期 (原圖取自WHO SEAR Office,澳門湯家耀2022年5月加入中文標示) 大流行間期 大流行間期 警示期 大流行期 過渡期 風險評估 準備 準備 應對 恢復
  14. 14. 第二波  第二波可能提早出現  過渡期的多個後續波峰,是重新達至穩定的生態 平衡狀態所必需  澳門共存較遲,全球已產生和流傳許多種免疫逃 脫力更強的變異株,因此,第二波有可能緊接第 一波,甚至在第一波中間開始  正常而言,第二波的影響仍然會遠低於第一波
  15. 15. 醫療壓力預見
  16. 16. 醫療系統壓力估計  基於可比地區第一波疫情統計作估計  各地變動範圍較大,出現極大或極小值的機會並 非不存在  指標值不僅同疫情有關,也同檢測、診斷、報告 、統計的力度和效度有很大關係,疫情近似的兩 地,統計值可以有很大差異,反之亦然
  17. 17. a)七日移動平均值;b)基於可比地區統計作估計;c)基於有提供數據國家統計作估計。 表1:澳門Omicron第一波醫療系統壓力指標估計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5月制表) 中位數 多數範圍 極端值 單日確診 人數峰值a)b) 2100 900-3400 6000 主峰 發病人數b) 7.2萬 3.5-15.4萬 28.6萬 單日住院 人數峰值a)c) 200 140-280 1000 單日重症監護 人數峰值a)c) 18 10-28 54 單日死亡 人數峰值a)b) 3 2-4 25 O波累計 死亡人數b) 162 56-247 687
  18. 18. 健康影響預見
  19. 19. 影響預見  大流行有重大的健康、經濟、社會影響  健康影響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指標量度  在此主要考慮以人口超額死亡率量度的健康影 響  準確的量化預測尚不可能,勉強為之意義不大
  20. 20.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盤點  提供比較實在的情景預見  並可提升應對過程的自覺度和把握度,著重善 用優勢、強化弱項
  21. 21. 有利因素1:小地方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應對傳染病大流行,小地方比大地方更 容易,結果更好,是普遍和顯見的規律。小地 方的「成功經驗」只適用於小地方,對大地方 無幫助。原因未有很好的科學解釋,大概是多 因素現象。
  22. 22.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 確 診 死 亡 率 ( 每 百 萬 人 口 ) 人口(百萬)對數 圖4:截至2022年12月累計確診死亡率按人口數分佈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12月制圖) 70萬
  23. 23. -4000 -2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0.01 0.1 1 10 100 1000 超 額 死 亡 率 ( 每 百 萬 人 口 ) 人口(百萬)對數 圖5:截至2022年12月累計超額死亡率按人口數分佈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12月制圖) 70萬
  24. 24. 有利因素2:東亞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此次大流行中,東亞國家地區結果均比 其他地域優勝,是普遍和顯見的現象。大概涉 及種族特異性、資源和能力、公共政策、民眾 意識和行為等多重因素。
  25. 25. 有利因素3:經濟和財政實力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此次大流行中,結果較差的國家地區全 屬於人均產值6000-33000美元的組別。澳門 所屬較富裕的組別,結果傾向較佳。具體而言 ,澳門現時的財政實力,在共存過程中,亦不 構成醫療和社會應對的瓶頸。
  26. 26. (10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20-21 累 計 超 額 死 亡 率 ( 每 百 萬 人 口 ) 人均國內生產值(美元) 圖6:各國按人均產值和兩年累計超額死亡率的分佈 (資料來自WHO及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5月制圖) 80百分位 中分線 12000美元 高危段 最佳實踐 秘魯 玻利維亞 俄羅斯 美國 印度 巴西 阿塞拜疆 羅馬尼亞 新加坡 澳大利亞 新西蘭 斯里蘭卡 日本 越南 挪威 韓國
  27. 27. (10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累 計 超 額 死 亡 率 ( 每 百 萬 人 口 ) 人均國內生產值(美元) 圖7:部分國家/地區2022年首季超額死亡率變化 (資料來自WHO及Our World in Data,澳門湯家耀2022年6月制圖) 80百分位 中分線 12000美元 高危段 最佳實踐  2021年終 (WHO) ○ 2022年首季末 (OWID)  中國香港 (OWID)
  28. 28. 有利因素4:政府心態、計劃和準備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從政策快速轉換的過程可見,政府對從 清零過渡到共存,預先有認真計劃和準備,亦 可察覺到有虛心學習其他地區的正面和負面經 驗。
  29. 29. 有利因素5:民眾心態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至目前為止,民眾比較重視,亦未有過 度恐慌,傾向於遵從政府政策。
  30. 30. 有利因素6:高危場所保護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共存過程中,政府保護高危場所的意識 和措施十分明確。
  31. 31. 不利因素1:個人和家庭能力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三年動態清零期間,政府與民眾是管理 與被管理的關係,沒有著重加強個人和家庭應 對疾病和流行的能力建設。當一旦被重新認定 為第一責任人,民眾未能適應,面對泛濫的各 種信息,不知取捨。政府的各項指引,雖然有 備而為且圖文並茂,許多人仍感迷惘。
  32. 32. 不利因素2:全社會動員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政府確有動員部分民間力量,但未算理 想,許多民間資源未被動員,許多民間組織在 共存過程中,仍然只能在旁觀望,沒有獲得任 何合作角色。
  33. 33. 不利因素3:疫苗覆蓋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尤其是高危群四針,兒童三針至今與全 覆蓋尚有較大距離。
  34. 34. 不利因素4:早期加速  影響程度:未定  說明:可比地區大都在共存前半謹慎控制疫情 進展速度,高峰過後才逐漸放鬆,有些在下降 段採取加速的逆操作。好像沒有在早期加速的 先例。早期加速有點令人擔心,但未知是否必 然有負面的影響。
  35. 35. 不利因素5:四級醫療連結  影響程度:重大  說明:應對疫情高峰需要確保四級醫療(家居 自我護理;社區門診;住院;重症監護)的有 效運作以及四級之間的緊密連結。澳門地方小 ,醫療系統剛性較小,臨時轉變成四級醫療的 難度相對較小。然而,確保四級之間的緊密連 結並非容易,需要很大的能力和努力,而複雜 系統的有效聯動歷來不是澳門的強項。 (本項是在出現第一例死亡之後增加)
  36. 36. 綜合和比較  綜合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並與鄰近地區比較 ,個人預期澳門Omicron第一波的健康影響  優於香港的機會:很高  優於台灣的機會:偏高  優於新加坡/日本/澳洲的機會:偏低  即比較可能會落在台灣至新加坡/日本/澳洲之 間的範圍
  37. 37. 持續追蹤
  38. 38. 持續追蹤  Covid-19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特別重大事件  我們對它的認知還很少,所以,情景預見若有 重大偏差並不奇怪  需要持續追蹤疫情進展,掌握形勢變化的模式 和可能原因,從中不斷學習,及時調整應對
  39. 39. 持續追蹤  新增病例數/發病率是我們掌握疫情發展及其 階段的基本指標,但未必能夠準確反映最重要 的事實  大流行是全民事件,真正受感染的人數可能非常 多,報告病例數可能主要反映檢測的數量,只要 檢測,就有病例,反之亦然
  40. 40. 持續追蹤  為持續管理和調整應對,將大流行影響減至最 低,最重要的可能是四級醫療運作情況的指標  如四級醫療在整個疫情期間保持良好運作,代表 應對成功,反之亦然
  41. 41.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102 108 114 120 126 132 138 144 150 156 162 168 174 180 186 192 198 每 百 萬 人 口 日數 圖8:澳門共存第一波疫情追蹤 (資料來自Our World in Data及澳門衛生局,澳門湯家耀2022年12月制圖) 典型1 典型2 日本 澳洲 新加坡 中國香港 中國台灣 中國內地 中國澳門 中國內地2022年12月13日起不再報告無症狀感染數。中國澳門12月14日起只報告隔離治療病例數。
  42. 42. 附:中醫藥預防
  43. 43. 日常中醫藥預防新冠感染 藥膳 1. 普通人群:薏苡仁30克,銀耳50克,百合60克,淨山藥 50克,排骨500克,荷葉20克,蓮子10粒,洗淨,加水適 量,慢煲三小時,帶湯食用。 2. 體虛易感人群:薏苡仁30克,胡蘿蔔250克,鮮百合150 克,生黃芪30克,草果10克,白豆蔲10克,橘皮30克, 大棗4枚,生薑3片,瘦肉適量,慢煲三小時後食用。 註:內地1両=50克;澳門1司馬両=38克 (來源:王旭,劉忠第,張軒.香港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初探.2022年3 月)
  44. 44. 日常中醫藥預防新冠感染 中藥代茶飲方 1. 成人:黃芪9克,乾蘆根9克,金銀花5克,紫蘇葉3克,廣 藿香3克。可加用白人參3克、薄荷3克。或用白人參3克 替代黃芪。每天一包,沸水浸泡,代茶頻頻飲服,直到無 味。 2. 兒童:蒼術3克,金銀花6克,桔梗3克,生甘草6克,蘆根 9克。每日一劑,煮茶代飲,放少許冰糖。為預防用方, 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密接兒童。6 歲以上小兒用方中劑量 ,3-6 歲用1/2 量,1-3 歲用1/3 量。療程3 天,可服用1- 3 個療程。 註:內地1両=50克;澳門1司馬両=38克 (來源:2022 年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一版).2022年7月)
  45. 45. 成人救治方案 無症狀感染者  組成:金銀花9克,荊芥9克,生黃芪12克,防風9克,廣 藿香9克(後下),板藍根9克,桔梗6克,蘆根15克,炒 白朮9克,生甘草9克。  服法:每日1 劑,水煎,早晚各服1 次,每次200ml。每3 天1 個療程,可以連續服用2-3 個療程。 註:內地1両=50克;澳門1司馬両=38克 (來源:2022 年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一版).2022年7月)
  46. 46. 成人救治方案 輕型/普通型  組成:金銀花12g,荊芥9g,連翹9g,炙麻黃6g,苦杏仁 9g,生石膏30g(先煎),柴胡9g,黃芩9g,野蕎麥根 18g,板藍根9g,薄荷6g(後下),蘆根15g,廣藿香9g ,生薏苡仁15g,丹皮9g,生甘草9g。  服法:每日1 劑,水煎,早晚各服1 次,每次200ml。每3 天1 個療程,可以連續服用2-3 個療程。 註:內地1両=50克;澳門1司馬両=38克 (來源:2022 年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一版).2022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