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a empresa de Scribd logo
1 de 38
前 言
报业的迅速成长,逐进了他们之间竞争性,而大众对他们的素质要求
也逐渐提高,所以出现的现象是记者和摄影记者们为了提高独家或高质量
的任务,必须在充满竞争性的环境里得到最佳的采访和新闻图片,而且还
得遵守伦理道德观和保持新闻客观。不但如此,新闻图片现在越来越受到
大众与读者的重视,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新闻图片在报章的地位从以前的“新
闻配料”,过后就是现在的“图文并重”。另外,我们现在可以发现许多报章
在版面上都是以大的新闻图片来吸引读者眼球,强调对感官的刺激。
从这些种种原因来看,新闻摄影现在在报章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与文字
采访是相提并论的,这样往往给了摄影记者更加大的权利去拍摄新闻图片
而且必须顾及到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伦理之间的问题。摄影记者在采访时
都不停的在捕捉新闻画面,不容错过每个有新闻价值的画面。但摄影记者
必须处理好其对新闻来源(被摄者)、读者所负有的责任和传播具有新闻
价值信息的责任之间的关系,而当者之间所冲突时,就是摄影记者产生的
矛盾,也就是选择拍或不拍,或照片登刊后所带来的影响。不但如此,摄
1
影记者为了增加照片的震撼性或令画面更加的完美,而利用现在的电脑技
术制造失去真实的新闻图片,或者利用摄影技术去拍摄新闻图片,企图欺
骗大众的眼睛。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在伦理与职责之间的选择,是报
章的方针、国家的宪法、本身的利益等等的。所以此文献将以马来西亚《东方
日报》的摄影记者的问卷调查与访问和各国案例去探讨现在摄影记者在为
了大众的利益和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取舍,即职责与伦理之间的取舍,
或为了做到二者兼顾而产生的冲突与矛盾。
1. 新闻摄影与新闻图片
在 20 世纪初,读者开始厌倦了报纸千篇一律的排版与密密麻麻的文字
格式,所以办报者开始了在文字报道附上新闻图片来吸引读者。很多人其
实不了解新闻摄影一开始在报纸的地位是被人忽视的,没有人会去注意报
纸上的新闻图片的重要性,它存在的意义纯粹是一个“新闻配料”而已 。可
是在第一世界大战后,新闻摄影的发展迈向了一大步。新闻图片在报章的
地位开始被人重视后,新闻图片不再是“新闻配料”,而是“图文并重”了。新
闻图片已经是报纸的眼睛,它的存在是不能以文字来代替,因为新闻图片
的优势与特性是独一无二的。
1.1 新闻摄影的优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万语等等的都在告诉我们新
闻图片拥有独特的优点。如果与文字报道、广播相比下,新闻摄影的优势就
是视觉的直观性、现场可证性和瞬间永久性。
2
视觉的直观性
语言和文字是一种非常抽象化的概念,人们在听或看了后,都必须以
逻辑思维来了解它们的内涵与意义。换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学
习过马来文,那无论马来语或文字表达多么的具体化,也是不能明白其中
的含义。可是图片却不一样,就以新闻图片来说:根据新华社摄影记者陈
小鹰 1998 年的读者调查显示出, 74%的读者每次打开报纸,总是先看照
片。如此类推,现在的读者更加位注重报纸上的新闻图片。所以新闻图片的
视觉的直观性就是直接的吸引读者,让他们能一目了然,直截了当的注意
报纸上的新闻图片,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消化图片的意义。总的来
说,新闻图片具有的视觉的直观性,不仅用事实来说话,还用形象来说话
有超越语言文字的力量而受到大众欢迎。
现场可证性
“摄影报道的对象是有实体的事物。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没有事实就是没有新闻摄影”。新闻图片所展示是摄影记
者从现场捕捉的真实与具体的画面,所以必须亲临拍摄正在发生和发展的
事情,对于还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则无能为力。之所以新闻图片的
真实性与现场性,因此,具有现场可证性新闻图片常常成为法庭取证及做
其他证明的有效证据。
2005 年 05 月 26 日,信息时报登刊了“男子在女生宿舍旁裸体自慰吓
坏大学生”的新闻,报道中也附上了一名中年男人自慰的新闻图片。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4
孔繁根.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
3
图 1 中年男人自慰的新闻图片
从这张照片,警方能轻易的辨认疑犯的身高,体型等等的,从而减轻
了警方的调查负担。此外,这新闻图片也能成为法庭上最有力的证据。
不但如此,高水准的摄影图片都具有强烈的现场性,能拉近读者与现
场的距离,让读者感觉到现场的气氛。这些新闻图片不仅是具有现场可证
性,而且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它能够让后代能见证许多历史性事件的发生。
2001 年 9 月 11 号,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一架飞机撞伤了纽约世界
贸易中心。此新闻图片是拍下了飞机撞上后引起的大爆炸。
图 2 美国贸易中心遭到恐怖分子袭击
此图片充分表现出现场的气氛,给人如临其景,也让世人记住了这惨
痛的一刻。
瞬间永久性
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时,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观察和发掘事件发生
时所出现能反映事件的意义或有趣的瞬间影像并且迅速的捕拍下来。有意
义的瞬间的出现往往要配合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而且出现的时间
大洋新闻.男子在女生宿舍旁裸体自慰吓坏大学生.2005.5.26
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5-05/26/content_2067715.htm
美国国难日—图片速递.葫芦网.2005.9.13.http://www.ehulu.com/tmp/usa/
4
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秒,并且没有重复的可能性。有人比喻摄影记者一旦拿
起了相机,就必须耳听八方和眼明手快的拍摄,因为成功和优秀的新闻图
片往往是捕拍下经典的一瞬间。
以下的摄影图片是拍于 1936 年 9 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哥多华前线发生的
事件。
图 3 共和军战士之死
摄影记者捕捉到图片中的白衣战士中弹还没到地的一瞬间,展现了新
闻图片的一瞬间凝结,使画面成了永恒,让图片更加突出、简洁和让人印
象深刻。
1.2 新闻摄影与社会生活
新闻摄影与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摄影记者来自社
时代周刊 经典新闻图片.新浪网.2005.9.13. http://news.sina.com.cn/bbs/2005/0913/17171064.html
5
会,而摄影报道捕捉的画面也是来自社会的生活,任何在社会生活的人都
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又可能成为读者,而新闻图片所持有的优势如此特
出,因此它的社会影响是十分广泛的。所以新闻记者必须了解本身持有指
导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潜质,而对读者与社会担起重大的责任。
新闻摄影永远都离不开真实性这元素,事实的影像对读者永远都是充
满吸引,满足了读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所以当社会发生问题而
形成舆论时,新闻摄影的重大责任就是为读者呈现形象的说明证据,也就
现场可证性,以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事实形象来说话,让读者实实在在与舆
论产生共鸣和交流,形成更大的舆论和舆论范围,从而增强了新闻摄影的
舆论监督力量。因此,运用新闻摄影手段来对现今的社会进行适当的舆论
监督,以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来显示出社会的问题,让读者与大众
能“眼见为实”,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事物的发生。
实行舆论监督是摄影记者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
“批评性”新闻摄影手段来报道事物,让大众去注意事件的严重性,从而形
成一个舆论范围,使有关当局关注当中的错误并且得以纠正。
2 摄影记者的职责与伦理道德
6
每个职业都有他们的独特的职责和伦理道德,有些职业甚至只是要求把
自己的工作完成而不把伦理道德牵涉在内。这些不必顾及伦理道德的职业
多数都是属于劳动性,他们的工作影响范围是不会牵涉到社会或大众利益
的。无可否认,媒体工作是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在职责与伦理道
德两者之间必须做出平衡,重视两者之间所带来的影响。
2.1 摄影记者的职责
摄影记者的职责其实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报社和新闻摄影的,
一个是对大众和社会的。关于摄影记者对报社的职责其实是非常具体和表
面的,也可以说是每天摄影记者都必须做到的。
摄影记者较为具体的职责就是当发生事件时,须及时的在第一时间赶
到现场。因为新闻事件一旦错过,就没有重复的机会了,而有新闻价值的
画面可能就这样失去了拍摄的机会。不仅仅是这样,及时赶到新闻现场,
摄影记者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整个事情的发展,从而拍摄一些优秀的照
片。
此外,摄影记者都会经常接触到一些预知事件的采访。这些预知事件是
纪念活动、示威游行、政治活动等等。所以摄影记者在采访预知事件前应做
足充分的准备,拟定了需要拍摄的照片。提前的计划准备,让摄影记者对
7
现场的观察更加的敏锐,而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照片。预知事件如政治活动
或会议时间都是常发生的冷新闻。所以要把冷新闻“炒热”, 除了要在采访
前做好准备之外,在现场必须眼看八方,把握趣味性瞬间的捕捉。
摄影记者的职责还包括尝试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和发掘独家新闻图片。
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时,可以在不影响报道任务的情况下,把捕捉瞬间过
程中注重艺术的表现。这是受到允许和鼓励的,因为现在的读者每天受到
彩色电视的图像“轰击”,变得非常老练了。报纸必须提供读者要看的、美丽
的、能吸引人和留下深刻印象的。所以具有新闻价值而且优秀的艺术性新闻
图片是报纸和大众都需要的。
发掘独家新闻图片和拍摄艺术性的新闻图片是不相矛盾的。在一些普通
的新闻事件里,摄影记者可以尝试拍摄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让自己的新
闻图片是独特、美丽的、舒心地、和别人不一样的。另外,在竞争性强的环境
里,例如奥运会现场的千多名摄影记者一起拍摄同一个事物,所以摄影记
者必须要注意现场的一切,从而发掘和拍摄与别人不一样的独家新闻图片。
另一个摄影记者的职责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和不违反法律的满足他
8
们的知情权。无论是摄影记者或其他的媒体工作者,他们最重要的责任要
是维护大众的利益,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这是对大大众非常重要的
所以媒介才能成为政府与人民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
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概括的地说,“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
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物的批评、建议,
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
关于知情权的,又叫知晓权,是指公民了解公共事务,获得和知悉相
关信息特别是官方信息的权利。媒体工作者包括摄影记者是有责任去满足
大众的。其实大众的知情权与大众利益之间是由联系的,也就是摄影记者
在满足大众知情权至于,必须考虑所提供的新闻图片是和大众利益有关。
2.2 摄影记者的伦理道德
据《休斯顿邮报》摄影记者卡雷格·哈特林提交给美国全国新闻摄影协会
的论文中所述:“伦理道德(ethic)是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控制个人或社
会行为的准则。” 对于摄影记者成文的伦理道德的学问,是出现在书面上,
例如新闻工作者拟定的伦理道德规则,而不成文是可以从社会生活实践中
展现出来。
王强华.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7
曾璜. 漫谈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2005.5.31
http://www.zjol.com.cn/05cjr/system/2004/05/08/002758772.shtml
9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们工作的责任主要是对于社会大众的,所以在
完成道德实践过程里,摄影记者的道德自律和遵守道德它律能让他们对社
会的责任和关系更加重视,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实践。
道德自律,要求的是对道德有一定的认识和接受,然后才能进行自我
克制。这就是道德伦理意识与行为一致的展现,而摄影记者必须做到这一
点,并且从各方面改善自己的道德观。但摄影记者的完善道德伦理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从个人经验、生活等等的社会实践中慢慢累计而
成的。所以摄影记者必须常对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行改进,或者自我批评;
时刻用职业道德和社会公道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职业行为等等的。这样让
摄影记者能更加了解本身是人民的记者,负担了维护大众利益的责任。
在摄影记者的道德它律里,是指在道德实践中,会受到外在约束力的
控制。这和摄影记者的道德自律有很大分别,因为道德自律是属于个人的
自我约束,但道德它率是属于外在的。这种外在的约束力是来之国家宪法
的、是来自社会的和团体对个人的一种约束规则,使摄影记者去按照这道
德规律去行动。在世界各国里,除了宪法的约束外,还有属于社会或团体
10
对新闻工作者拟定的伦理道德规则,如中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准则》、美国的《记者守则》和美国新闻摄影协会(NPPA, 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 Association)专题报告:《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联合国的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等。但这些的外在约束里规则,最主要的还是有几个
是全世界的摄影记者都必须遵守的。就好像美国的《记者守则》中的几个重
要细节:摄影记者必须公正的报道和呈现真实的新闻图片、真实再现的新
闻图片需要加以说明、必须对报道的对象加以尊重和考虑其报道的影响和
伤害、小心的处理牵涉到未成年和陷于悲痛中的人的新闻图片和最后的不
迎合无止境的好奇心。
2.3 摄影记者失去道德伦理
当社会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蓬勃时,报业竞争也逐步的增加,从而
迫使报业更加的以盈利目的为主。在充满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社会中,媒
体工作者无可避免的会遇到名利的诱惑,意志力或伦理道德意识不够坚定
的,就会出现造假新闻、拍摄公众人物的隐私照片等等的行为出现。此外,
当政府提倡各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里,政
11
府会介入媒体的运行或以宪法来强制媒体机构必须帮助国家发展时,就会
出现媒体工作者被逼或志愿的做出违反伦理道德的新闻。
在竞争性强的报业和大众的变化下,摄影记者再也不能拍摄一些较为
普通的新闻图片了。所以摄影记者每次在拍摄新闻时,都会想尽办法去拍
摄一些独特的新闻图片,或在现场不要错过任何的新闻画面。拍摄到的图
片就直接让图片编辑去选择图片使用。如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部主任,著名新闻摄影教育家罗伯特·基尔卡(Robert
Gilka)在纽约希拉丘斯大学讲授“图片编辑”课时也指导学生:“先拍下,再
考虑;没拍下,也无从考虑。” 但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摄影记者必须
在新闻现场里考虑到所拍摄的新闻图片对被摄者和社会的影响,在选择拍
与不怕的决定权完全是在于自己的手里。摄影记者必须处理好对新闻来源
(被摄者、事物)、读者所负有的责任和传播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责任之间
的关系。
对于新闻事件发生时,摄影记者都毫无顾虑的拍下任何的新闻影像,
在“先拍下,在考虑”的新闻摄影现象,其实很容易就触犯了伦理道德上的
问题。
在 2003 年 3 月 19 日,日本的一家《星期五》周刊,刊登一幅了已故的
日本首相小渊垂死的照片。与小渊合作多年的中村一看到这新闻图片后感
到非常难过和心痛,因为图片中是小渊中风昏迷、身上插满了维生机器的
大特写,和平时的形象差别甚大。这充满争论的新闻照片引起了小渊的亲
曾璜. 漫谈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 2005.5.31
http://www.zjol.com.cn/05cjr/system/2004/05/08/002758772.shtml
12
友和朝野人士们十分不满,他们认为这照片侵犯了死者的隐私,是对死者
和家属不尊敬的。
此外,2002 年 8 月 8 日,香港《壹周刊》在封面显眼地刊登出了艺人陈
宝莲遗体的照片。
图 5 《壹周刊》封面的陈宝莲跳楼后的遗照
这张照片是在陈宝莲跳楼逝世后,尸体未经处理时拍摄的。从照片可以
看见遗体血迹斑斑,非常恐怖。该照片令人看后产生不安的感觉,公众对
此争论性的照片反映强烈,反对声绵绵不断。香港报业评议会指责了《壹周
刊》严重违反《新闻从业员专业操守守则》,并且对死者的家属造成心理上
的伤害,必须向死者家属道歉。
1989 年 12 月 21 日,纽约《每日新闻报》(Daily News)在头版刊登一
幅美联社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画面里是一名妇女知道自己的女儿所乘坐
香港明星陈宝莲跳楼死亡图片.图搜搜网站.2006.7.4
http://www.tusoso.com/dispbbs.asp?BoardID=11&ID=57467&replyID=71646&skin=1
13
的泛美 103 航班被国际恐怖分子炸毁后,非常悲痛的哭倒在候机大厅里。
这新闻图片发表后,引起了许多报业从业人员和读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
新闻图片在发表和采用时未能保护被摄者的隐私权。
在 1985 年 7 月,《加利福尼亚》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去采访湖里淹死
一名 5 岁的男孩。虽然现场有治安员控制,不让围观者聚集上来观看打捞
上来的死尸,但摄影记者约翰·哈特还是拍摄了一张后来引起争论的新闻图
片。
图 6 被淹死的男孩和他痛哭的哥哥
在这幅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到画面中暴露着死者还在黑胶袋的上身,
佚名.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内蒙古报业. 2005.7.14
http://www.nmgby.cn/prog/showDetail.asp?id=673
14
救护人员在安慰死者的哥哥,而他正悲惨地痛哭,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
造成了这个悲剧。这新闻图片刊登后,引起了许多的读者的不满,当时甚
至还发生《加利福尼亚》收到炸弹恐吓。
这些案例显示出现在社会上无论公众人物和大众的隐私权被摄影记者
所忽视。一直以来,报社为了销售量目的都会刊登公众人物的新闻图片,
有些甚至刊登侵犯隐私权的图片。这样的现象一直在延续,但却没有被阻
止,反而变本加厉。“隐私新闻”对报社的重要,造成许多摄影记者为了金钱
利益去拍摄公众人物的隐私和生活,完全不理会照片刊登后对被摄者和社
会的影响。作为忽视道德伦理的摄影记者的牺牲品,许多公众人物现在已
经没有了隐私可言,戴安娜和阿娇事件是新闻界里的一个羞耻。
现在报社为了提高销售量的目的,造成摄影记者为了的得到一些震撼
人心的照片而不顾一切拍摄新闻现场任何的画面,而忽略了大众的隐私权。
美国传媒评论家吉夫·格林菲德描述道:“在新闻媒介看来,对每一个处在公
共视野下的人来说,他的隐私,他的嗜好,他的尊严也都随之不存在了。”
曾璜.漫谈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2006.10.20
http://www.zjol.com.cn/05cjr/system/2004/05/08/002758772.shtml
15
摄影记者对灾难现场死者家属的拍摄必须谨慎,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隐私,
尊重他们当时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只关心本身的摄影任务,这是人对生命
和道德上最基本的尊重。
另外一种常见的摄影记者违反伦理道德的就是假照片和摆拍。这些新闻
图片对读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读者的心理是认为“眼见为实”。编辑图片
软件 Photoshop 的出现,更加增加了摄影记者伪造或修改图片的事件,而
且真实度是非常高,即使专业人士都很难分辨。
美联社在 2004 年 7 月 15 日在不经意间刊登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
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图片经过电脑处理。
图 7 美联社夸大西安暴雨的新闻造假图片
新闻图片造假回放. 根据地论坛. 2006.5.3 http://www.basearea.com/dispbbs.asp?
boardID=70&ID=45872&page=26
16
这幅图片经过特殊加工,显示的水位要比实际情况高出许多,是人为
造成的“洪水肆虐”的景象。美联社过后也对提供照片的摄影记者给予“开除”
的处罚。
路透社的资深摄影记者哈吉(Adnan Hajj)拍摄了以色列空袭黎巴嫩首都
贝鲁特的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显示了贝鲁特被空袭后的情况。
图 8(a)Photoshop 修改后的贝鲁特 图 8(b)未经修改的真实的图片
这张图片发布之后,一些新闻博客称,该图显然被图片制作软件
Photoshop 处理过,目的是为了显示更多的黑烟。路透社经过调查发现博
客的指责属实,换上了一张未经修改的真实的图片。左边的是摄影记者哈
吉修改的图片,而右边的才是真实的。过后路透社也称不再使用这名摄影
记者的任何一张图片。
伍振荣. 路透社又造假:都是 PHOTOSHOP 惹的祸. 伍振荣博客.2006.8.8
http://blog.daqi.com/article/32384.html
17
摄影记者摆拍的现象也造成许多新闻图片失去了真实性,虽然仅仅是
一个普通的图片,但也失去新闻图片最重要的特征了。另人惊讶的是,这
种摆拍的现象出现已久,但一直未改善,而且形成一种“文化”。
图 10 《非典时期的婚礼》
这新闻照片是 2003 年 5 月 6 日的“非典”时期所拍下的图片。摄影记者邱
焰在汉口南京路一带拍摄的一对穿着婚纱照的新人,戴着防“非典”口罩穿
过马路的情景。这张图片过后也在荷兰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得奖。
其后不久,获奖图片的男主角陈英向媒体投诉,此图片是经过拍摄者设计
和摆拍的,并不是如照片说明的“非典时期的爱情”。
新闻图片刊登后,大部分的读者对其照片的真实都不会抱着怀疑的态
新闻图片造假回放.根据地论坛.2006.5.3 http://www.basearea.com/dispbbs.asp?
boardID=70&ID=45872&page=26
18
度去分析。可是这些假照片和摆拍得照片是已经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图片,
已经不是“新闻”了,因为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这些失真的“新闻”图片,
不但欺骗读者的眼睛,而且对被摄者和事物是不尊重和不公平的。摄影记
者对于完美画面的要求而做出摆拍和做出假照片,一方面可以说是职业精
神所追求的,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演变为名利的诱惑。完美的画面在刊登后
可以赢得个人名利的诱惑,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陷阱,也考验着他们对
本身的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上的自律。
另外,摄影记者在现场拍摄时,都忽视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这里说
的不是对摄影记者本身,而是新闻现场当事人的生命。摄影记者为了拍摄
震撼人心的图片,往往是“守株待兔”捉紧机会去拍摄,而忘了被摄者的生
命安全。
2004 年 5 月 14 日,武汉长江大桥上有一名男子要跳江自杀。摄影记者
石一到了现场后,拍摄了该男子跳在半空中的一瞬间。随后也拍摄了男子
被营救的过程。这是荆楚网特约记者徐家顺访问《武汉晨报》摄影记者石一
中说提到关于此事件的过程:
“到了现场,石一凭直觉感到这名男子会跳下桥去,于是他一边密切注
19
意那男子的一举一动,一边将身体向大桥栏杆外探出去,旋在空中,用单
手握住事先对实焦点,确定好景别的相机,随时准备拍摄男子跳江的那一
瞬间。果然,那名男子不久就从桥上跳了下去......”。
从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里,摄影记者石一根本没有劝说该男子的念头
他只关心着要拍摄一张历史性的一瞬间。虽然该男子随后被营救,但明显
的显示出这摄影记者没有关心他人的生命安全。
这是 1993 年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的获奖照片《饥饿的小女孩》。照片
显示出一个饥饿的苏丹小女孩正爬向救济站的情形,一只老鹰停在距离她
不远的地方。
徐家顺.[转帖]一心一意,记录历史----访晨报记者石一.汉网论坛.2005.9.27 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
boardid=1&id=162816
20
图 11 饥饿的小女孩
这是一张经典的新闻图片,过后也受到了许多人争论。大众指责摄影记
者没有在当场把秃鹰赶走,因为秃鹰随时会攻击小女孩,而选择先拍摄这
瞬间的影像。
摄影记者对伦理道德的忽视,除了让读者在报纸上一而再,再而三的
得到不确实的讯息,而且在视觉上也一直都受到“儿童不宜”或震撼人心的
黑镜头的冲击,让读者的心理和精神上笼罩许多阴影。这更是让读者质疑
摄影记者的对大众的责任和本身的职责与道德自律。
2.4 影响职责与伦理之间取舍的原因
摄影记者的职责和责任是对于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政府和社会的发展,
让大众了解真实,形成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的责任如此重要,所以媒体工
佚名.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内蒙古报业. 2005.7.14
http://www.nmgby.cn/prog/showDetail.asp?id=673
21
作者之一的摄影记者才有了新闻自由和报道权的出现。摄影记者在进行报
道新闻时,要涉及许多情况,例如人民的知情权、报社的方针和国家的法
律等等,所以摄影记者必须顾及这些的情况而不违反伦理道德。
人民的知情权摄影记者有报道新闻的自由,但在个人隐私权的重要下
应该如何取舍与判断就是摄影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知情权之兴起,很大
的原因是与人民有言论自由的观念。这就是说,人民除了有表达的自由外
也应该有知道的权力。可是人民的知情权的范围却没有有一个具体的规范
这也考验了摄影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必须决定所拍摄的图片是有新闻价值,
或者满足人民的知情权的新闻图片,而不触犯到被摄者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 20 世纪出现的法律概念,主要起源于美国。隐私权被定义为
不受他人的骚扰,管制对个人身体与私人空间的接近行为。
“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包括个人私
生活、个人日记、照相簿、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及通讯秘密等;隐私权
“是指公民个人或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
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摄影记者在报道争论性的新闻时,常常会遇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影像,
但在刊登后可能会违反了隐私权。可是摄影记者也必须顾及人民的知情权
陈韵博.媒体与法律学科.讲义(一).2005. 秋季班
22
也就是人民有权利知道事情的真相。在这些具有争论的新闻中,摄影记者
就必须两者之间取舍,或者以别的方法做到两者其全。对于取舍,也就是
摄影记者在报道新闻时,选择拍或不拍。就以日本周刊《星期五》刊登了首
相小渊垂死的照片为例子,摄影记者在拍摄时,没有及时地思考到底照片
刊登后会造成什么影响而拍下的。这摄影报道无疑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并且对被摄者的亲属是不敬的做法。这周刊编辑部对于刊登此照片的解释
是,刊登这照片的目的在于揭露当局有意隐瞒小渊的真正健康情况。但这
些都是借口,一种以人民的知情权作为最有力的借口,让他们在侵犯了他
人的隐私权和造成其他人心理伤害后还可以挺直身体的大声说:“这一切都
是为了人民”。照片中显示的小渊昏迷和身上插满了维生机器的大特写真的
是人民和读者需要的新闻讯息吗?无可否认关于一个大众人物,而且是人
民的首相的新闻对社会来说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但刊登他人在病床上的图
片却是一个侮辱新闻自由的做法,也侮辱了被摄者被人尊重的权利。
表现战争和重大灾难的照片会激荡读者的情绪,但是受批评最多的可
23
能是那些表现处于悲痛中人们的照片。基本上,读者与社会无需通过此类
照也能理解死者亲人遭受的痛苦。《天意新闻公报》的总编迈克尔.J.奥登,
谴责《加利福尼亚》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拍摄湖里淹死男孩的那幅照片利
用了人们的怜悯之心:
“对于将交通事故的照片发表出来,用作实物教育这一点我可以理解,
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登发那些哭泣的妻子、母亲和孩子的照片……难道
这可以对一个纵火犯起到约束的作用?”
将这些图片刊登出来,除了是对他们不尊敬,也会他们带来一些烦恼。
有谁愿意在家人发生意外意外后,还要被摄影记者不耐烦的一直拍摄自己
处于悲痛的情况。难道,这么样的一幕有必要公告天下吗?报纸可以表现
出对当事人的同情,又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职业。但不给读者展现这种悲伤
的场景并不影响新闻报道。
在意外的现场,毫无疑问摄影记者的职责的确要只是拍照,能做的就
是只有报警或找救护车,而不是在现场协助救人,更何况摄影记者也未必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第五版. 北京. 华夏出
版社.2004.125
Richard Cunningham. Seeking a Time-out on Prurience. Quill.1992.6
24
懂得如何急救的方法,强硬就救人,可能会造成更严重。摄影记者所接受
的教育是要成为视觉历史学家,而不是成为个体急救员或家庭法律顾问。
但不能凭着专业这道理而言,他们遇到这种的情况就可以袖手旁观,
只是顾及本身的新闻拍摄。摄影记者应该更加考虑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职责
第二才是作为记者的基本职责。当遇到人的生命或者身体受到一定伤害的
情况下,又没有别人救助,记者第一位任务不是报道,而是救人,尽管会
失去拍摄震撼人心和经典的瞬间。
摄影记者在报道这类的新闻时,最大的原因是为了配合报社的需要。摄
影记者被灌输的想法是要有照片,“先拍下,再考虑”诸如此类的观念,重
点是让他们了解照片的重要性。另外,每个报社都有本身的集团律师,因
此有什么问题发生时,都不需要害怕被人控告,只要摄影记者所做得没有
犯法。在这情况下,给了摄影记者在采访敏感新闻时更多的权利去“任意”拍
摄照片,而无需害怕或承担任何的责任,因为凡事都还有更高的职位的人
在前线为他们做挡箭牌。这些种种的原因造成现在的摄影记者是比较支持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第五版.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4.125
25
专业精神多过伦理道德的问题。
此外,本身国家的宪法对摄影记者在职责和伦理道德的取舍都有很大
的影响。国家对媒体严苛的宪法,甚至会介入媒体机构的运作,从而影响
媒体的新闻报道。对于这些严苛的国家宪法,无疑是对媒体的工作者过多
的限制,束缚了媒体的手脚,同时也影响了人民的知情权。《华盛顿邮报》
的理查德.哈伍德:政府没有权力命令报业做出决定。报业在许多情况下请
教政府机构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使人们的生命不受威胁。 在西方的
国家里,这种过于严苛束缚媒体的宪法却不多,但在发展中国家来说,对
付媒体的严厉宪法是存在的,因为政府必须适当的控制媒体,以协助国家
的发展和安全。
所以摄影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顾虑到自己所拍摄到的照片没有触
犯到国家的宪法,其中就是关于政府领导人的。为了避免受到坐牢之祸,
摄影记者就算拍摄有新闻价值的照片,或者关于人民利益的图片,也必须
小心处理或违背本身的道德观,不把这些敏感的照片交上给报社。当然,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 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第五版.北京.华夏出
版社.2004.58
26
报社如果发现照片中牵涉到在社会中处于权力位置,例如政府领导人,为
了保护本身和报社的安全,都会选择不刊登此敏感的照片。
3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摄影记者问卷调查
通过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的《东方日报》中的 12 位摄影记者在报社里遇
到的问题。《东方日报》拥有 15 位摄影记者,其中 2 个是主任和副主任。这
问卷调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此报社的摄影记者基本的职责;
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他们在遇到伦理道德上的问题时取舍的原因。
3.1 问卷第一部分:
表 1 问卷问题
A(是) B(不是) C(看情况定)
《东方日报》于 2003 年 1 月 1 日正式面市,使马来西亚多添一份中文报,更添缤纷,西马主要华文报将从现有
5 份增加至 6 份。现有半岛华文报分别为「南洋商报」,「中国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及「光明日报」,其中
「光华」为地方报,雄居北马,余者为全国性报章。《东方日报》曾在今年 9 月 30 日出版,不过却因为出版执照出
现技术性问题,在内政部一声令下,被吊销出版。在历经数月的奔走努力,以及破除各类障碍后,内政部终在
最近点头批准《东方日报》的发行。
27
准时赶到突发新闻现场 0% 8% 92%
先了解预期大事件 75% 17% 8%
拍摄艺术性强的新闻图片 75% 0% 25%
发掘独家新闻图片 75% 25% 0%
从这一部分的结果来看,《东方日报》的摄影记者对本身的基本职责都
非常遵守。但对于准时赶到突发新闻现场的问题却发现许多摄影记者不能
每次都准时到达。虽然说某些造成迟到的原因是情有可原,但对一个摄影
记者来说,准时到达新闻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价值的新闻影像可能
就这样失去了。
摄影记者对这些基本都能遵守,原因在于这些具体的职责是摄影记者
的工作准则。换句话说,报社可以从这个来观察摄影记者,从而来评估他
们的工作态度。简单的来说,不能遵守这些基本职责的就不是一个摄影记
者,而对社会如此沉重的责任也不能承担起了。
3.2 问卷调查第二部分
表 2 问卷问题
A(是) B(不是)
28
先拍摄新闻事件的任何图片,再由摄影主任去
考虑照片使用
83% 17%
《东方日报》里很多摄影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时都是“先拍下,再考虑”的,
因为总比没有得到上司所需要的照片来的好。但这样会造成摄影记者在拍
摄新闻时没有顾及到照片所带来的影响,例如触犯被摄者的隐私权和伦理
道德上的问题。
表 3 问卷问题
表 3.1
A(为了完成采访,没
有强制性)
B(摄影主任要求,
并非自愿)
C(其他)
A(不拍摄) B(不理会,赶快拍) C(偷拍)
如果受访者或当事人不愿
意接受拍摄
75% 0% 25%
29
以上的问题选择 B
或 C 原因是
33% 67% 0%
当摄影记者遇见不愿离接受拍摄的采访者时,很多都会尊重他人的隐
私权而选择不拍摄。其他少量的摄影记者选择以不干扰的方式去偷拍的,
他们是为了能顺利完成采访,没有强制性的,但有些是摄影主任要求必定
要得到的照片,并非他们自愿的。从这结果看,上司的压力是能让摄影记
者非自愿的放弃道德伦理去拍摄照片的。
表 4 问卷问题
表 4.1
A(和上司自己的
不满或意见)
B(马来西亚法律
对媒体的管制太
C(没有什么行
动或感想)
A(很少) B(常常) C(没有)
被上司强逼拍摄违反真实或新闻伦理
的政治新闻图片:
33% 17% 50%
30
严厉,只能无奈)
以上的问题选择 B
或 C 的,会采取什
么行动:
67% 33% 0%
表 5 问卷问题
A(很少) B(常常) C(没有)
拍摄的新闻图片被权利人士或政治人
物强逼报馆禁止登刊:
58% 25% 17%
表 5.1
A(和上司自己的
不满或意见)
B(马来西亚法律
对媒体的管制太
严厉,只能无奈)
C(没有什么行
动或感想)
以上的问题选择 B
或 C 的,会采取什
么行动:
40% 60% 0%
从表 4 至表 5 的结果看,摄影记者被强逼拍摄违反真实或新闻伦理的
政治新闻图片和照片被报社或权力人士禁止刊登的问题也常常发生。当中
的会尝试和上司讨论,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意见,毕竟这是对摄影记者的职
责、人民的知情权和新闻自由都是不尊重的做法。有的摄影记者却不会去理
31
会这些问题,而只是认为马来西亚的法律对媒体的管制太严厉。 拍摄这些
不真实和被禁止刊登的政治照片,这只是政府对报社和摄影记者的“要求”,
所以只能感觉无奈。从结果来看,显示出政府或权利人士的确是介入了媒
体的运作,并且影响新闻报道的内容。政府的介入,让新闻报道的内容会
倾向帮助于政府。最容易的手法就是干涉报社所报道的新闻。简言之,就是
逼使报社更改或禁止新闻内容的刊登。
A(摄影记者的
责任就是要拍
摄新闻的真相,
B(摄影记者
应该警惕路
人,而不是
C(摄影记
者应该警惕
路人,然后
马来西亚有关的媒体法令:《1984 年印刷及出版法令》,《1972 年官方机密法令》,《1948 年煽动法令》,《1957
年诽谤法令》,《1960 年国内安全法令》,《1998 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其中的《1960 年国内安全法令》一直都是受
到世界人权组织反对,因为在这项法令下,任何人都可被长期扣留,却没权要求公开审讯。当政者完全不需要在
公开法庭证明被扣留者犯了什么罪,只要抬出 ISA 这个理由,就可以无限期地扣留任何人。
32
而不是义工) 看着意外发
生)
再以别的方
法拍摄)
一位摄影记者守株待兔拍摄脚
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
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这新闻
图片登刊后,有关当局第二天
就填补了那个坑。对其事件,
您对那位摄影记者的意见是:
83% 0% 17%
问卷调查最后一题是为了了解《东方日报》摄影记者对中国的一幅争议
性的新闻照片的意见。当中也了解他们在职责与伦理之间的选择。然而,结
果显示出《东方日报》很多摄影记者其实更加注重本身的专业。他们认为自
己的责任就是要拍摄新闻的真相,而不是义工。更何况如果不是这张新闻
图片引起了大众的关心,那有关单位就不会立刻填补那坑,也减少类似意
外的发生了。
33
4 结论
摄影记者在报道时,往往会面对“进退两难”的问题,让他们难以抉择,
也就是选择拍或不拍。这就是摄影记者在职责和伦理道德之间取舍的矛盾。
对选择前者来的摄影记者来说,他们只是拍摄下事实的真相,在通过报纸
来呈现最真实地给读者和人民。尽管摄影记者已做到专业的一面,可是,
他们是否有考虑过照片在刊登后对社会和被摄者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摄
影记者,并不能以“先拍下,再考虑”的观念来拍摄任何的新闻影像,然后
再由图片编辑去选择。他们必须顾及到照片在刊登后所带来的影响,例如
侵犯个人隐私权等等的。所以摄影记者不能慢盲目的服从大众的知情权,
因为大众中总会有“贪得无厌”的群众。他们会滥用本身的知情权而要求摄影
记者提供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图片,例如公众人士的私生活的照片等等。
另外,从问卷调查中的摄影记者拍摄雨天骑车人摔倒的调查结果来看,
答卷者认为拍摄的确是首要的选择。无可否认,一些冲击力强的照片的确
确可以引起公众的阅读兴趣和重视程度,但如果这种重视是建立在他人的
34
痛苦甚至可能是生命的代价时,那摄影记者就必须重新去思考这新闻报道。
摄影记者应该更加考虑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职责,第二才是作为记者的基本
职责。当遇到人的生命或者身体受到一定伤害的情况下,又没有别人救助,
记者第一位任务不是报道,而是救人,尽管会失去拍摄震撼人心和经典的
瞬间。
可是有些情况会强逼摄影记者违反伦理道德的,这就是国家的法律。就
以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家会以严厉的法律去控制报社和摄影记者。所
以为了避免无辜受到法律的“招待”,摄影记者就会被报社和上司强逼拍摄
违背真实的新闻图片,从而迎合那些政治人物的意愿。虽然他们是不自愿
和被强迫去配合上司和报社,但毕竟他们是下属和从所属单位拿工资,为
了避免受到革职或批评,严重的甚至会坐牢,所以伦理道德的问题只能置
之不理了。这强逼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是情有可原,但对于那些为了名利
和金钱利益而违反了伦理道德的,却是不可原谅的。
媒体采访报道的自由是来自人民的知情权,可是这不代表是摄影记者
最重要的使命。摄影记者要对大众传播教育的文化使命是更为重要的。所以
无论在采访任何题材的新闻时,伦理道德必须是摄影记者在中心的地位,
而对于社会文化、权力、官僚主义等等的复杂问题,就处于伦理道德的外围
了。
35
参考文献
[1]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孔繁根.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3] 王强华. 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 媒介公正:道德伦理问题
真的不证自明吗?.第五版.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4
[5] Richard Cunningham. Seeking a Time-out on Prurience. Quill.1992
[6] [英]约翰·埃尔德里奇主编 邓天颖主译.获取讯息 新闻、真相和权利.北
京.新华社出版社.2004
[7] 陈桂兰.新闻职业道德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杰克·富勒著 展江译.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36
[9] 罗思·史密斯著 李青藜译.新闻道德评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0] 美国国难日—图片速递.葫芦网.2005.9.13.
http://www.ehulu.com/tmp/usa/
[11] 大洋新闻.男子在女生宿舍旁裸体自慰吓坏大学生.2005.5.26
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5-05/26/content_2067715.htm
[12] 时代周刊 经典新闻图片.新浪网.2005.9.13.
http://news.sina.com.cn/bbs/2005/0913/17171064.html
[13] 曾璜. 漫谈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 2005.5.31
http://www.zjol.com.cn/05cjr/system/2004/05/08/002758772.shtml
[14] 香港明星陈宝莲跳楼死亡图片.图搜搜网站.2006.7.4
http://www.tusoso.com/dispbbs.asp?
BoardID=11&ID=57467&replyID=71646&skin=1
[15] 佚名.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内蒙古报业. 2005.7.14
http://www.nmgby.cn/prog/showDetail.asp?id=673
[16] 新闻图片造假回放.根据地论坛. 2006.5.3
http://www.basearea.com/dispbbs.asp?
boardID=70&ID=45872&page=26
[17] 伍振荣. 路透社又造假:都是 PHOTOSHOP 惹的祸. 伍振荣博客.
2006.8.8 http://blog.daqi.com/article/32384.html
[18] 徐家顺. [转帖]一心一意,记录历史--访晨报记者石一.汉网论坛.
2005.9.27 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id=162816
[19] 搜狐新闻网. 马来西亚新华文报《东方日报》新年正式面市.
2003.6.3 http://news.sohu.com/15/98/news205449815.shtml
37
[20] 陈韵博. 媒体与法律学科. 讲义(一). 2005. 秋季班
38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La actualidad más candent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Amal Jith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Olga Kudriavtseva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PamelaKF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Smriti Singh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Steve Buttry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Fatima Iftikhar
 

La actualidad más candente (7)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Віртуальний простір бібліотеки коледжу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
Lululemon brand audit_presentation_with_music[1]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
online technologies used in cyber journalism
 
Adidas Brand Study
Adidas Brand StudyAdidas Brand Study
Adidas Brand Study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
Digital Journalism Ethics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
Newspaper’s target audience
 

Destacado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NguyenHung172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Thomas Brown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Karen Ramirez
 
Concepto de función
Concepto de funciónConcepto de función
Concepto de funciónbenjamin2625
 

Destacado (8)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
Tài Trợ cho Ngôi Sao Khởi Nghiệp Bất Động Sản R Stars
 
La certification des arbitres
La certification des arbitresLa certification des arbitres
La certification des arbitres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Director Liability For Company’s Non-Compliance
 
E&I_coursework2
E&I_coursework2E&I_coursework2
E&I_coursework2
 
Curriculum Vitae
Curriculum VitaeCurriculum Vitae
Curriculum Vitae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
Análisis comparativo entre las organizaciones
 
SRS new resume
SRS new resumeSRS new resume
SRS new resume
 
Concepto de función
Concepto de funciónConcepto de función
Concepto de función
 

探讨摄影记者的职责与伦理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