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na empresa de Scribd logo
1 de 7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
2005 年,以博客为代表的 Web 2.0 概念异军突起,催生了一系列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社会化新
事物。博客、维基和 Youtube 等是典型的 UGC 服务(用户产生内容),myspace、 facebook 等
则是典型的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这些都是 Web 2.0 带来的一些新概念,标志着互联网发展进
入新阶段。

搜索引擎的初级阶段,偏重搜索网上已存在的信息,但百度一直认为,更多信息存在于人的大
脑中还没体现在网络上,要将这些隐性信息发掘出来,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搜索引擎才
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趋势。

这个变化,让百度在 2003 年就很肯定地认为:利用用户的力量来强化搜索引擎的时候到了。

之前,百度在竞价排名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竞价排名是不是搜索发展的终极呢?李彦宏
一直不断思考搜索引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到 2003 年, 李彦宏已经形成了一个此前其他搜索
引擎公司,包括世界顶级公司都没有意识到的理论——搜索引擎的社区化。沿着这个思路,百
度在 2003 年 12 月推出了百度 贴吧。



贴吧

百度推出贴吧的最初目的是,做一个除了网页检索结果之外的讨论区,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
不但可以查到相关网页,还可以在与所搜索的词相同的讨论 区发言。在这个“吧”里面,用户可
以和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讨论,而用户的问题不但能在普通检索网页上找到答案,也可以在贴
吧里找“专家网友”询问。百度希 望在贴吧形成现实生活中的社区那样的自由讨论氛围。

与传统的 BBS、博客相比,“百度贴吧”具有新的特点。BBS 由于受专业、门类方面的限制,往
往容易陷入圈子当中,聚集人数有限;博客因为具有 延续性,是一种长久的、系统的理性行
为,参与者也有限,跟帖者寥寥。而“百度贴吧”,以关键词为聚合,即不需要注册,不需要身
份认证。

在这里,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话语权利。网民从客体变成主体,就是一个权力重组的过程。以
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的人,一夜之间变得有权力、有话 语权,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感兴
趣的领域发表意见。时任百度副总裁梁冬说,“Web 2.0 就是一种重组过程中的媒介形态,改变
了权力结构,改变了游戏规则。而搜索引擎的出现,则是创造和顺应了这个趋势。在烟波浩渺
的信息海洋中,搜索引擎 帮助人们,以‘你’的标准重组了这个世界:它是因你的要求而重组内容
的”。

时任百度产品总监的俞军是百度贴吧的创始人。他当时的想法是: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
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相互帮助。2003
年 12 月 3 日,百度贴吧上线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造贴吧,提高其影响力,俞军觉得应该给贴吧找个合适的带头人。

2004 年 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个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论坛,俞军去参加了。这个会议
让他找到了一个很得意的门生——李明远。
李明远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与网络艺术,每天都
在学习如何将原始影像记录剪辑,以达到更好效果,更加贴 近观众。在这个时候,李明远的以
用户为核心的“用户视角”已经建立起来了,他学会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用户需要的,才是最
好的。

从 2001 年开始,李明远业余时间一直泡在北大的“一塌糊涂”BBS 论坛里。“一塌糊涂”是当时非
常火的一个 BBS 论坛,李明远从版主、区长, 一直做到“一塌糊涂”BBS 论坛的站长。在这一过
程中,李明远发现,适应人群归属感的圈子开放性对一个论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
归属感的开放性不 仅仅是让更多人参与到论坛里,不仅仅是追求更多的发帖,而是要鼓励更多
元的用户群参与不同圈子的管理,只有这样,参与者才会有归属感,网站才会获得活跃发 展的
广泛用户基础这一根本生命力。

以前“一塌糊涂”BBS 只是一个面向北大校友和在校生的论坛,所有社会人士,以及其他学校的
学生,在这上面并不能轻易开设属于自己群体的版面。 在开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李明远从八
区开始尝试开放更灵活的低门槛的注册准入,即宽松开版但从严考核,从重点大学版面的开放
直到地方省市联谊空间,直至最 后允许一些知名中学和特定的班级同学录,这让“一塌糊涂”不
仅仅只是针对北大学生,而且可以更好地吸纳全国高校精英和社会人士。同时,从那时起,一
些新版 面的开创也变得十分容易,一改过去复杂的流程和过长的周期,申请不再需要过多管理
者的审核,而是让广大用户去检验该版面是否成功和值得开设。结果证明,充 分放权对“一塌
糊涂”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这个原本只有最多数千人在线的校内论坛,一跃成为当时
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 BBS,后期通常都有几万人同 时在线。

李明远的上述观点引起了俞军的注意。

虽然早已了解“一塌糊涂”BBS,但俞军那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李明远演讲完回到座位
上,俞军走过去,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第一句话就 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
二句就说:“你知不知道百度的贴吧?”在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军又问:“你有没有兴趣
来做贴吧,如果有兴 趣,回头我们聊一下。”随后,俞军留下名片离开了。

李明远对百度以及百度贴吧还是有所了解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和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转用百度
了,感觉百度 2003 年、2004 年进步非常快,搜索效 果越来越好。但李明远从没有接触过百度
的人,对百度的第一感觉是神秘。俞军说完三句话、留下名片就走的干练作风让李明远很“震
撼”,这奠定了他对百度的第 一好感。

大概隔了一个星期,俞军给李明远打电话,请他到百度去谈一下。

当时,百度在中关村办公,而李明远正在东四环 SOHO 现代城的一家电视公司全职实习,宿舍
更是在东五环,去一趟中关村其实还蛮远的。李明远提前下班,挤公交车去百度,两人约的是
五点半,但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半了,整整迟了一个小时,但俞军一直在等着他。

当时,百度占据了理想国际大厦 12 层全层,李明远进去后感觉很大很空旷,还有人在打羽毛
球。

李明远与百度两个高级产品经理以及俞军一起见了面,俞军当时是百度的产品总监。大家聊了
聊彼此对中国网络社区、贴吧模式的看法,以及网络社区与搜索引擎的关系。

李明远当时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但这次见面让李明远决定先在百度落脚。此时,李明远的身
份还是一个编导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虽然在百度工作了,但李明远当时没有想过要留在百度。李明远特别喜欢法律,想毕业后考法
学硕士。为此,大学期间,李明远一直在自学法律。

在百度工作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李明远就必须做出选择了,因为他必须尽快确定自己将精力投
在哪一边。

被前程抉择问题困扰的李明远去找俞军。俞军当即告诉他:我们决定任命你为百度产品经理,
希望你能够留在百度,虽然百度之前最懂得搜索,但你最懂社区。

在这期间,李明远对俞军提出,随着百度社区产品的发展,社区产品部门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对一个社区来说,这个部门的价值不单单是审核内容, 而且会通过内容审核发现社区的运
作规律,指导社区产品的发展。这个部门的员工工作都很勤奋,又从事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有
些人应该提拔,包括工资也要提高, 还应该增设夜班值班人员。当时,李明远只是觉得自己提
了点建议,并没有觉得是在做决策。俞军听后让李明远写一个方案,李明远很快提交了包括提
高薪酬水平、 规范考勤制度、改善管理、设立激励机制等在内的部门管理改进方案。俞军觉得
该方案没有问题,就抄送给当时百度的首席运营官,很快,该方案获得通过,人力资 源部照此
执行了。自己偶然的提议竟然这么快就得到批准、开始执行,这个过程如此顺利、快速,大大
出乎李明远的意料。

李明远此前也在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实习过,那时候他担任过导演助理以及制作统筹,虽然参与
选题和节目规划,没有独立操作一个片子的机会,或许人家 根本不信任一个实习生的能力。而
在百度,李明远从没有觉得公司将自己当做实习生,薪酬与正式员工一样,提的合理意见照样
被采纳。

这件事情也促使李明远放弃考研,选择留在了百度,后来成为百度贴吧的首任产品经理,负责
贴吧等百度社区类产品的发展。

刚推出的贴吧,就像一个原始形态的留言板,很乱、内容单一,也没有后台系统。
当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在社区发言、讨论时,贴吧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否则,社
区就像是一个言论垃圾场。当时国内社区的普遍规律最好的情况是 “1 个人做,10 个人说,100
个人看”,做,就是管理;说,就是发言;看,就是浏览,三者之间的级差最少也在 10 倍以
上,如果没有一个人做得好,就不会 有 10 个人来说,也就没有 100 个人来看。当时贴吧虽然已
经具备了聚集爱好相同的用户的平台功能,但还很不规范,甚至连目录都没有,往往使人产生
无从入手 的感觉,以至于每天的热门版面只有几百个;而现在,每天的热门版面是 25 万个以
上,这足以看出贴吧原来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用户为核心,满足用户需求是俞军改进贴吧的出发点。李明远加盟后,俞军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把最热门的东西通过目录体系呈现出来,让用户一进首页 就知道整个社区的体系,包括社区
之间、版面之间的关系。李明远同时给目录添加了两个特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改进后的贴吧
目录不再像一般社区那样固定,而是 根据受欢迎的程度自动排序,形成动态的目录体系。贴吧
目录的这种特性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一种机制。

第二点改进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贴吧管理体系。一个社区一定要有良好的后台支撑系统,对庞
杂的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帖子的发表制度、吧主的申请程序、如何判断某个版面的价值、如何
激励、如何扶持有价值的吧发展……

贴吧的开放性实际上延续了李明远在“一塌糊涂”时的思路,如任何一个人都不需要烦琐的审核
程序就可以去申请吧主,管理员只需看一下申请人的注册 资料和所发帖子内容是否健康,就允
许申请人尝试,如果表现优秀,吧主便可继续做下去。这样的制度使贴吧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激励吧主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万事开头难,而贴吧作为百度的第一个社区类产品,做得异常成功。

“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分享出来变成显性知识。”这是贴吧最早放在首页上放一句话,只是由于
自身的散乱和不够成熟,刚刚建立的贴吧并没有足够的能 力去实现这个目标。随着贴吧的不断
发展,各种知识的丰富,名人堂、圈子等新颖模式层出不穷,贴吧沿着一条良性轨道变成了一
个真正丰满的社区,一个真正有价 值的体系。

《环球企业家》杂志在一个百度人物专题中,提到俞军与李明远的首次见面,评价道:“俞军之
所以看中李明远,是因为李明远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 当做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
区,而是把自己当做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李明远懂
社区。”

事实证明,俞军当初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流量的 1%都不到,经过
半年努力,贴吧的流量从 500 万扩大成 3 000 万,占到百度流量的 11%。

在采访中,李彦宏甚至将贴吧的重要性与百度“闪电计划”相提并论,认为那是百度发展历史上
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贴吧的诞生和成功,是百度实施搜索引擎社区化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百度的社区化探索远
没有结束。

百度产品的设计者发现,用户的搜索不是一次静态化、单纯搜索网页的过程,而是一种体验产
品的过程。百度特别重视针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并把其分流到更加专业的产品中,达到用户的
期望值。

俞军这样说道:“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或者什么样的新功能,或者做什么新产品,符合什么样的
新概念,这些都不是百度做产品考虑的出发点。我们考虑 的出发点仍然是基于用户,就是研究
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想要的都给他,不想要的不给他。百度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中,要尽可能去掉干扰。智能化代 表的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产品,如果说引用了某些先进的工
具,或是使用了某些方法后,对某些用户不合适,或者是造成干扰,那百度就会暂时不用,等
待技术进一步 完善。无论是产品创造的起点还是考核的最终标准,都只是看产品是不是满足用
户需求,是不是更简单更快速。百度对于任何新技术都不排斥,但只会以用户的需求 去考
虑。”

对出色的用户体验的追求不仅能帮助百度不断修改、完善产品,甚至能够催生新的产品。百度
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让世界发现你的光彩

由于博客和空间的流行,人们逐渐喜欢以在网上写日志、发照片等方式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
活,并从中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百度的产品反馈显示,人 们也经常抱怨一些服务商的速度或
者稳定问题。事实上,据百度调查,整个中文互联网上没有一家很稳定、很快速的服务商,各
个服务商都存在诸如速度很慢、经常 停机、维修之类大小不等的问题。

当百度发现用户在需要搜索和其他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一个稳定、快速的空间产品后,于是百
度就开始认真策划这个产品了。

百度空间的诞生,还有另一个原因:随着百度社区的发展,用户的浏览量和发帖量与日俱增,百
度的社区已经深深植入网友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同时也 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以话题为主的
虚拟社区的支撑力量不足。如果说贴吧是一条纵向的支撑线,那么社区还缺少一条横向的支撑
线。百度需要做的是把整个社区中 的用户关联起来,用纵线和横线把社区构造成为相互连接、
高效沟通的网络。而百度空间恰恰是社区所需要的,它的出现也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2006 年 7 月 13 日,第一届“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世界由你开始”,会议举办了一
系列的主题论坛和业界交流活动,李彦宏、朱洪 波、王湛生、刘建国、梁冬等百度高层悉数出
席。这是百度首次面向客户与合作伙伴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年度行业聚会。会议上,百度全方
位、多视角地诠释百度在生 活资讯、娱乐信息以及商业机会方面,给网民和客户带来的巨大价
值。在举行一系列分论坛的同时,百度隆重推出一系列划时代的新产品和服务,历经两年酝酿
的百 度空间在这一天正式推出。

新颖别致的百度空间启动仪式现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鱼缸,小鱼缸里有五彩缤纷的金鱼。
李彦宏等公司高管和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携手开启了启动装 置,之后,李彦宏等人将小鱼缸里
的鱼儿转移到精致的大鱼缸中,寓意百度立志为广大用户提供如鱼得水的畅快感受,努力为网
民构建个人网上“家园”。这个仪式 宣告了 “快速、稳定、易用”的百度空间正式发布。每个空间
都将是用户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日常活动、兴趣爱好、工作学习等内容的汇聚点。随着鱼儿
从小空间转移到 大空间,百度空间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

稳定和速度是百度空间跟国内同类网站相比,最突出的两个差别。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大一样的
地方,有网友评价说国内同类网站强调的是博客,而百度空 间可能更强调某些交友功能等。网
友们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的亲身体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较。实际上,百度空间是一个相对比
较大的范畴,它有博客的功能,而又 不局限于博客,可以建立好友圈,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因为它里面强调的是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百度根据用户的行为、倾向,拓展整个社区的构造。对于在网络上以博客交流的网友而言,展
示自己的才华,是博客创作的重要动力。百度空间一方面可 以展示一个人最专业、最具优势的
一面,同时具有搜索引擎特性,又能让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轻易找到你。因此,百度空间能够
给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一是帮助用 户发现自己的优势,二帮助世界发现用户的优势。

百度空间的口号是,“让世界发现你的光彩”。因为百度空间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
台,百度空间的优势,首先在于依托百度强大的搜索引擎 技术,整合广大用户在百度空间创造
的独特信息,发挥互补效用,充分保留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在空间发表感兴趣的
内容、展示自我个性,分享观点、 知识、经验,还可以交流。之后,百度空间还陆续推出了模
版大赛、搬家功能和“找朋友”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测试期间,已有众多网友开始将
博客搬到 百度空间,随着百度空间的正式发布,一张“Hi.baidu.com”的网络名片成为网友追捧
的热点。

网友的个人空间是自己打造和做主的“地盘”,他们不希望在空间里有太多自己不需要的产品信
息。针对这一点,百度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进,如用户在 空间里基本看不到任何百度的标志,
包括百度的 Logo,都可以隐藏掉,也就是说这个页面是你的,不是百度的;是用户的空间,而
不是百度的空间。百度只是以 提供商的身份坐在后台。这一点反映出百度把用户看得重于自
己,因为百度知道,用户就像买衣服一样,看重的是百度空间的整个设计,以及它是否以顾客
为核心。

百度的努力不止于此,他们下了很大工夫去裁剪每一处需求。如果说平衡、简单、实用与面向
高端、定制的风格在国内也有个别网站可以做,那么从一个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出百度用心良
苦,百度空间的域名是可以用中文显示的,而这一细节在同类网站上是没有体现的。
就这样以用户为中心,百度空间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现在已经能够和贴吧等社区的其他产品
融合了。“搜索+博客”为特征的百度空间,是继百度贴吧后的又一重量级产品,标志着百度庞大
的搜索社区架构得以强化。

在研发贴吧的时候,俞军根本没有想到,社区产品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化、体系化。百度
社区化搜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步步发展。

李彦宏 2006 年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对百度走社区化道路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他说,互联网的发
展证实了百度 2003 年作出的搜索社区化发展的判 断。过去两年非常火的 Web 2.0 就是用户生产
了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含义也是社区的概念。目前搜索引擎所能提供的内容远远不够,假如
互联网上还没有一个网页有你想要找的内容,这时 候怎么办呢?这就是百度想这个问题的出发
点,即使现在网上没有这些内容,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能知道这个内容的,还是有人可以
回答你的问题。这就是百度 当时推出贴吧的逻辑,而贴吧只是搜索社区化的开端,是为了满足
用户的信息需求。

实际上,2003 年 12 月,李彦宏就开始对外宣讲,搜索引擎的下一步发展是社区化,但当时这
个观点并没有引起外界的足够重视。

李彦宏认为,百度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全世界第四大网站,跟百度
过去一直坚持的搜索引擎社区化道路,“非常非常有关系”。

百度搜索社区的建立,是搜索引擎理念的一次升级,无形中为追赶者设置了壁垒。



知道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如何能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似乎
让这一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搜索引擎本身存在着其短时间内无法改进的缺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满足。
其中,基于内容关键词的索引方式与用户基于的自然语言表述方式的搜索习惯之间所存在的鸿
沟,就是目前搜索引擎算法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搜索描写春天 的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很多用户可能会直接使用诗句本身搜索,而并不擅长将诗句熟练转化为最恰当的关键词组合进
行搜索,因此也就不太容易获得相关的想 要的信息。另外,目前搜索引擎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
题,即搜索引擎索标引的只是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显性知识,然而这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相
比,还只是沧海一 粟,因此其信息的提供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搜索结果的正确性、直
接性和和针对性也还相对不高,这些都是搜索引擎有待提高的地方。

基于对搜索引擎发展中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俞军开始设想通过一种新的产品方式来解决上述
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百度的又一个产品——知道。其 基本的原理是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
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某种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同时,这些问
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 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决定开发百度知道以后,产品部门抽调各产品精英组成产品设计项目小组,包括李明远、俞
军、边江、孙云丰、李石等,在各自完成本职工作后,额外抽 出时间投入到知道产品项目的开
发中。另外,被编进这个百度知道“混合军”的还有当时的两个实习生田晓萌(后来成为知道产
品经理)和王建平。
在这支“混合军”中,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特长、合理分工,高效合作保证了知道的快速
推进。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大家花在讨论上的时间是最多 的。每天下班后大家从各自本职
的岗位赶过来开始讨论知道的设计,一般都会持续到晚上 10 点钟。由于大家观念不同,讨论会
十分热烈,也会有很多争吵,但出发 点都是如何把百度知道做得最好,最简单,用户最容易使
用。当时,大家的效率非常高,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在产品定位和方案讨论上,然而具体的需求
撰写只用了几 天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孙云丰仅用一晚上就完成对知道产品的前台框架设计,
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在研发部门和 UE 部门的强力支持和推进下,2005 年 6 月 21 日,百度知道的测试版本正式发
布。

百度知道从 2005 年 6 月开始测试,11 月正式推出。从百度知道开始上线测试,到 2005 年 11 月
8 日正式发布期间,百度知道的流量和用户数翻了几倍,正式上线的第二天,百度知道就超越
竞争对手成为流量第一的中文问答产品。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有问题,百度知道”,已成为中国千万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经过一年的发展,百度知道解决了超过 1 000 万个问题,每天都有数万个新问题被提出或解
答。2006 年 12 月 4 日晚上,第 1 000 万个百度知道问题终于诞生。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边江称:
百度知道成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1 000 万个百度知道问答相当于 100 部《十万个为什
么》。 百度“知道小组”其实很早就开始为第 1 000 万个问题的到来做准备了,不过网友的热情
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第 1 000 万个问题比预期早来了 2 天左右。

这个案例再次说明:互联网没有秘密,简单的从表面模仿别人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百度知道的成功,不仅大大满足了百度用户的搜索需求,更成为整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库。为
整个中文互联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百度更懂得中文、尊重用户体验以
及非常强调与搜索引擎的密切结合有关。
首先,百度知道的问答过程,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信息内容的重构过程。之前大部分用自然语言
进行搜索的描述性的问题,搜索得到的结果往往相关性较差或者直 接无结果。现在以回答问题
的方式则能直接反馈给用户非常贴切的搜索结果。于是,搜索引擎可以不通过算法调整,就一
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搜索 获取所需信息的难题,这可以说是以百度知道为代
表的知识问答平台对搜索引擎最大的贡献。
其次,百度知道与百度搜索紧密结合,对提问者的回答,除部分来源于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
相当部分是回答者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而这部分回答再进一步作为信息源通过搜索引
擎提供给其他搜索者,达到了这部分显性化的知识的反复利用。
此外,百度知道本身具备完善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于纯知识内容的建构和对广告或无关内容
的排斥,使得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可以最大程度帮用户排除干扰 信息。问答式特点也决定了
搜索结果的直接性和相关性的直接提高。这些使得百度知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获取信息
的成本,也为那些搜索技术不熟练的用户提 供了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可以说,百度知道实质上是对百度搜索引擎功能的一种补充,让网友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变成
显性知识,通过对回答的沉淀和组织形成新的信息库,供用户进一 步搜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
中,用户既是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创造者。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过分依靠技术的搜
索引擎的人性化完善。

对于百度知道的巨大成功,俞军也总结过两点:一是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平台,已经拥有了
非常庞大的用户搜索量,百度搜索和百度知道搜索紧密结 合,相得益彰,这是百度产品的天生
优势;二是百度的团队,无论是产品团队、研发团队、UE 设计团队和相关团队,都能够深刻理
解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重视这 些需求就能使用户在搜索的时候感到很舒服。

这两点非常好的体现了百度的使命:尊重用户体验,更好的帮助用户找到其所需。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Similar a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qian jiaqing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cntom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aiko100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quanmengli
 
Zhanbin Web2.0
Zhanbin Web2.0Zhanbin Web2.0
Zhanbin Web2.0wangjiaz
 
Web2[1].0
Web2[1].0Web2[1].0
Web2[1].0kevin05
 
web2.0
web2.0web2.0
web2.0q38408
 
The Era of Web 2.0
The Era of Web 2.0The Era of Web 2.0
The Era of Web 2.0daisychen08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社会化媒体的崛起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PMCamp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Jahoo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Kantar Media CIC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Kantar Media CIC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Charles Mok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abuwj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大璋 王
 
資訊報告 2 (2)
資訊報告 2 (2)資訊報告 2 (2)
資訊報告 2 (2)鳳謙 高
 

Similar a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 (20)

分享互联网
分享互联网分享互联网
分享互联网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
【作业】《媒介经济学》期末论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Web2.0与我们的学习(2008年12月+上·理念篇)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
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web2.0
 
Zhanbin Web2.0
Zhanbin Web2.0Zhanbin Web2.0
Zhanbin Web2.0
 
Web2[1]
Web2[1]Web2[1]
Web2[1]
 
Web2[1].0
Web2[1].0Web2[1].0
Web2[1].0
 
web2.0
web2.0web2.0
web2.0
 
The Era of Web 2.0
The Era of Web 2.0The Era of Web 2.0
The Era of Web 2.0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社会化媒体的崛起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
 
Web2.0
Web2.0Web2.0
Web2.0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
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研究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
社会化商业创新与变革 (来自2012年5月大社会化行业分享会广州站)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主题一: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与变革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
認識青少年的網絡世界 Spccpta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
第一章:微博营销 -特点和再认识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
谢震:SNS与在线旅游的整合实践
 
資訊報告 2 (2)
資訊報告 2 (2)資訊報告 2 (2)
資訊報告 2 (2)
 

Más de 大璋 王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大璋 王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大璋 王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大璋 王
 
和讯简介2011
和讯简介2011和讯简介2011
和讯简介2011大璋 王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大璋 王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大璋 王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大璋 王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大璋 王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大璋 王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大璋 王
 
Display非金融
Display非金融Display非金融
Display非金融大璋 王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大璋 王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专业化的媒体操作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大璋 王
 
我们是做销售的
我们是做销售的我们是做销售的
我们是做销售的大璋 王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大璋 王
 
股市真规则
股市真规则股市真规则
股市真规则大璋 王
 
巴菲特的智与愚
巴菲特的智与愚巴菲特的智与愚
巴菲特的智与愚大璋 王
 

Más de 大璋 王 (20)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
注意力研究工作室培训授课类案例:某公司小区推广课程(自动播放,无需按键)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
新车上市网上传播评估案例 -缔元信丁非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
解读中国数字消费者
 
和讯简介2011
和讯简介2011和讯简介2011
和讯简介2011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
Insights china luxurygoods_cn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
Hdt media媒体资源介绍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
Digitalmobileandsocialmediainchinaapril2011mandarin 110411224714-phpapp02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
Dcci傅志华:电商团购与微博营销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
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研究报告简版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
2011金融界&证券之星媒体推介
 
Display非金融
Display非金融Display非金融
Display非金融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
奥美左岸咖啡策划(Cis)(广告)(策划)(案例)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专业化的媒体操作
专业化的媒体操作
 
我们是做销售的
我们是做销售的我们是做销售的
我们是做销售的
 
Buddahism
BuddahismBuddahism
Buddahism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
没有什么百度不知道
 
moo卡
moo卡moo卡
moo卡
 
股市真规则
股市真规则股市真规则
股市真规则
 
巴菲特的智与愚
巴菲特的智与愚巴菲特的智与愚
巴菲特的智与愚
 
慢生活
慢生活慢生活
慢生活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

  • 1.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 2005 年,以博客为代表的 Web 2.0 概念异军突起,催生了一系列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社会化新 事物。博客、维基和 Youtube 等是典型的 UGC 服务(用户产生内容),myspace、 facebook 等 则是典型的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这些都是 Web 2.0 带来的一些新概念,标志着互联网发展进 入新阶段。 搜索引擎的初级阶段,偏重搜索网上已存在的信息,但百度一直认为,更多信息存在于人的大 脑中还没体现在网络上,要将这些隐性信息发掘出来,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搜索引擎才 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趋势。 这个变化,让百度在 2003 年就很肯定地认为:利用用户的力量来强化搜索引擎的时候到了。 之前,百度在竞价排名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竞价排名是不是搜索发展的终极呢?李彦宏 一直不断思考搜索引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到 2003 年, 李彦宏已经形成了一个此前其他搜索 引擎公司,包括世界顶级公司都没有意识到的理论——搜索引擎的社区化。沿着这个思路,百 度在 2003 年 12 月推出了百度 贴吧。 贴吧 百度推出贴吧的最初目的是,做一个除了网页检索结果之外的讨论区,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 不但可以查到相关网页,还可以在与所搜索的词相同的讨论 区发言。在这个“吧”里面,用户可 以和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讨论,而用户的问题不但能在普通检索网页上找到答案,也可以在贴 吧里找“专家网友”询问。百度希 望在贴吧形成现实生活中的社区那样的自由讨论氛围。 与传统的 BBS、博客相比,“百度贴吧”具有新的特点。BBS 由于受专业、门类方面的限制,往 往容易陷入圈子当中,聚集人数有限;博客因为具有 延续性,是一种长久的、系统的理性行 为,参与者也有限,跟帖者寥寥。而“百度贴吧”,以关键词为聚合,即不需要注册,不需要身 份认证。 在这里,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话语权利。网民从客体变成主体,就是一个权力重组的过程。以 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的人,一夜之间变得有权力、有话 语权,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感兴 趣的领域发表意见。时任百度副总裁梁冬说,“Web 2.0 就是一种重组过程中的媒介形态,改变 了权力结构,改变了游戏规则。而搜索引擎的出现,则是创造和顺应了这个趋势。在烟波浩渺 的信息海洋中,搜索引擎 帮助人们,以‘你’的标准重组了这个世界:它是因你的要求而重组内容 的”。 时任百度产品总监的俞军是百度贴吧的创始人。他当时的想法是: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 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相互帮助。2003 年 12 月 3 日,百度贴吧上线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造贴吧,提高其影响力,俞军觉得应该给贴吧找个合适的带头人。 2004 年 8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个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论坛,俞军去参加了。这个会议 让他找到了一个很得意的门生——李明远。
  • 2. 李明远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与网络艺术,每天都 在学习如何将原始影像记录剪辑,以达到更好效果,更加贴 近观众。在这个时候,李明远的以 用户为核心的“用户视角”已经建立起来了,他学会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用户需要的,才是最 好的。 从 2001 年开始,李明远业余时间一直泡在北大的“一塌糊涂”BBS 论坛里。“一塌糊涂”是当时非 常火的一个 BBS 论坛,李明远从版主、区长, 一直做到“一塌糊涂”BBS 论坛的站长。在这一过 程中,李明远发现,适应人群归属感的圈子开放性对一个论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 归属感的开放性不 仅仅是让更多人参与到论坛里,不仅仅是追求更多的发帖,而是要鼓励更多 元的用户群参与不同圈子的管理,只有这样,参与者才会有归属感,网站才会获得活跃发 展的 广泛用户基础这一根本生命力。 以前“一塌糊涂”BBS 只是一个面向北大校友和在校生的论坛,所有社会人士,以及其他学校的 学生,在这上面并不能轻易开设属于自己群体的版面。 在开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李明远从八 区开始尝试开放更灵活的低门槛的注册准入,即宽松开版但从严考核,从重点大学版面的开放 直到地方省市联谊空间,直至最 后允许一些知名中学和特定的班级同学录,这让“一塌糊涂”不 仅仅只是针对北大学生,而且可以更好地吸纳全国高校精英和社会人士。同时,从那时起,一 些新版 面的开创也变得十分容易,一改过去复杂的流程和过长的周期,申请不再需要过多管理 者的审核,而是让广大用户去检验该版面是否成功和值得开设。结果证明,充 分放权对“一塌 糊涂”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这个原本只有最多数千人在线的校内论坛,一跃成为当时 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 BBS,后期通常都有几万人同 时在线。 李明远的上述观点引起了俞军的注意。 虽然早已了解“一塌糊涂”BBS,但俞军那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李明远演讲完回到座位 上,俞军走过去,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第一句话就 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 二句就说:“你知不知道百度的贴吧?”在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军又问:“你有没有兴趣 来做贴吧,如果有兴 趣,回头我们聊一下。”随后,俞军留下名片离开了。 李明远对百度以及百度贴吧还是有所了解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和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转用百度 了,感觉百度 2003 年、2004 年进步非常快,搜索效 果越来越好。但李明远从没有接触过百度 的人,对百度的第一感觉是神秘。俞军说完三句话、留下名片就走的干练作风让李明远很“震 撼”,这奠定了他对百度的第 一好感。 大概隔了一个星期,俞军给李明远打电话,请他到百度去谈一下。 当时,百度在中关村办公,而李明远正在东四环 SOHO 现代城的一家电视公司全职实习,宿舍 更是在东五环,去一趟中关村其实还蛮远的。李明远提前下班,挤公交车去百度,两人约的是 五点半,但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半了,整整迟了一个小时,但俞军一直在等着他。 当时,百度占据了理想国际大厦 12 层全层,李明远进去后感觉很大很空旷,还有人在打羽毛 球。 李明远与百度两个高级产品经理以及俞军一起见了面,俞军当时是百度的产品总监。大家聊了 聊彼此对中国网络社区、贴吧模式的看法,以及网络社区与搜索引擎的关系。 李明远当时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但这次见面让李明远决定先在百度落脚。此时,李明远的身 份还是一个编导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 3. 虽然在百度工作了,但李明远当时没有想过要留在百度。李明远特别喜欢法律,想毕业后考法 学硕士。为此,大学期间,李明远一直在自学法律。 在百度工作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李明远就必须做出选择了,因为他必须尽快确定自己将精力投 在哪一边。 被前程抉择问题困扰的李明远去找俞军。俞军当即告诉他:我们决定任命你为百度产品经理, 希望你能够留在百度,虽然百度之前最懂得搜索,但你最懂社区。 在这期间,李明远对俞军提出,随着百度社区产品的发展,社区产品部门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对一个社区来说,这个部门的价值不单单是审核内容, 而且会通过内容审核发现社区的运 作规律,指导社区产品的发展。这个部门的员工工作都很勤奋,又从事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有 些人应该提拔,包括工资也要提高, 还应该增设夜班值班人员。当时,李明远只是觉得自己提 了点建议,并没有觉得是在做决策。俞军听后让李明远写一个方案,李明远很快提交了包括提 高薪酬水平、 规范考勤制度、改善管理、设立激励机制等在内的部门管理改进方案。俞军觉得 该方案没有问题,就抄送给当时百度的首席运营官,很快,该方案获得通过,人力资 源部照此 执行了。自己偶然的提议竟然这么快就得到批准、开始执行,这个过程如此顺利、快速,大大 出乎李明远的意料。 李明远此前也在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实习过,那时候他担任过导演助理以及制作统筹,虽然参与 选题和节目规划,没有独立操作一个片子的机会,或许人家 根本不信任一个实习生的能力。而 在百度,李明远从没有觉得公司将自己当做实习生,薪酬与正式员工一样,提的合理意见照样 被采纳。 这件事情也促使李明远放弃考研,选择留在了百度,后来成为百度贴吧的首任产品经理,负责 贴吧等百度社区类产品的发展。 刚推出的贴吧,就像一个原始形态的留言板,很乱、内容单一,也没有后台系统。 当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在社区发言、讨论时,贴吧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否则,社 区就像是一个言论垃圾场。当时国内社区的普遍规律最好的情况是 “1 个人做,10 个人说,100 个人看”,做,就是管理;说,就是发言;看,就是浏览,三者之间的级差最少也在 10 倍以 上,如果没有一个人做得好,就不会 有 10 个人来说,也就没有 100 个人来看。当时贴吧虽然已 经具备了聚集爱好相同的用户的平台功能,但还很不规范,甚至连目录都没有,往往使人产生 无从入手 的感觉,以至于每天的热门版面只有几百个;而现在,每天的热门版面是 25 万个以 上,这足以看出贴吧原来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用户为核心,满足用户需求是俞军改进贴吧的出发点。李明远加盟后,俞军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把最热门的东西通过目录体系呈现出来,让用户一进首页 就知道整个社区的体系,包括社区 之间、版面之间的关系。李明远同时给目录添加了两个特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改进后的贴吧 目录不再像一般社区那样固定,而是 根据受欢迎的程度自动排序,形成动态的目录体系。贴吧 目录的这种特性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一种机制。 第二点改进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贴吧管理体系。一个社区一定要有良好的后台支撑系统,对庞 杂的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帖子的发表制度、吧主的申请程序、如何判断某个版面的价值、如何 激励、如何扶持有价值的吧发展…… 贴吧的开放性实际上延续了李明远在“一塌糊涂”时的思路,如任何一个人都不需要烦琐的审核 程序就可以去申请吧主,管理员只需看一下申请人的注册 资料和所发帖子内容是否健康,就允 许申请人尝试,如果表现优秀,吧主便可继续做下去。这样的制度使贴吧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 4. 同时激励吧主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万事开头难,而贴吧作为百度的第一个社区类产品,做得异常成功。 “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分享出来变成显性知识。”这是贴吧最早放在首页上放一句话,只是由于 自身的散乱和不够成熟,刚刚建立的贴吧并没有足够的能 力去实现这个目标。随着贴吧的不断 发展,各种知识的丰富,名人堂、圈子等新颖模式层出不穷,贴吧沿着一条良性轨道变成了一 个真正丰满的社区,一个真正有价 值的体系。 《环球企业家》杂志在一个百度人物专题中,提到俞军与李明远的首次见面,评价道:“俞军之 所以看中李明远,是因为李明远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 当做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 区,而是把自己当做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李明远懂 社区。” 事实证明,俞军当初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流量的 1%都不到,经过 半年努力,贴吧的流量从 500 万扩大成 3 000 万,占到百度流量的 11%。 在采访中,李彦宏甚至将贴吧的重要性与百度“闪电计划”相提并论,认为那是百度发展历史上 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贴吧的诞生和成功,是百度实施搜索引擎社区化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百度的社区化探索远 没有结束。 百度产品的设计者发现,用户的搜索不是一次静态化、单纯搜索网页的过程,而是一种体验产 品的过程。百度特别重视针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并把其分流到更加专业的产品中,达到用户的 期望值。 俞军这样说道:“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或者什么样的新功能,或者做什么新产品,符合什么样的 新概念,这些都不是百度做产品考虑的出发点。我们考虑 的出发点仍然是基于用户,就是研究 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想要的都给他,不想要的不给他。百度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中,要尽可能去掉干扰。智能化代 表的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产品,如果说引用了某些先进的工 具,或是使用了某些方法后,对某些用户不合适,或者是造成干扰,那百度就会暂时不用,等 待技术进一步 完善。无论是产品创造的起点还是考核的最终标准,都只是看产品是不是满足用 户需求,是不是更简单更快速。百度对于任何新技术都不排斥,但只会以用户的需求 去考 虑。” 对出色的用户体验的追求不仅能帮助百度不断修改、完善产品,甚至能够催生新的产品。百度 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让世界发现你的光彩 由于博客和空间的流行,人们逐渐喜欢以在网上写日志、发照片等方式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 活,并从中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百度的产品反馈显示,人 们也经常抱怨一些服务商的速度或 者稳定问题。事实上,据百度调查,整个中文互联网上没有一家很稳定、很快速的服务商,各 个服务商都存在诸如速度很慢、经常 停机、维修之类大小不等的问题。 当百度发现用户在需要搜索和其他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一个稳定、快速的空间产品后,于是百 度就开始认真策划这个产品了。 百度空间的诞生,还有另一个原因:随着百度社区的发展,用户的浏览量和发帖量与日俱增,百 度的社区已经深深植入网友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同时也 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以话题为主的
  • 5. 虚拟社区的支撑力量不足。如果说贴吧是一条纵向的支撑线,那么社区还缺少一条横向的支撑 线。百度需要做的是把整个社区中 的用户关联起来,用纵线和横线把社区构造成为相互连接、 高效沟通的网络。而百度空间恰恰是社区所需要的,它的出现也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2006 年 7 月 13 日,第一届“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世界由你开始”,会议举办了一 系列的主题论坛和业界交流活动,李彦宏、朱洪 波、王湛生、刘建国、梁冬等百度高层悉数出 席。这是百度首次面向客户与合作伙伴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年度行业聚会。会议上,百度全方 位、多视角地诠释百度在生 活资讯、娱乐信息以及商业机会方面,给网民和客户带来的巨大价 值。在举行一系列分论坛的同时,百度隆重推出一系列划时代的新产品和服务,历经两年酝酿 的百 度空间在这一天正式推出。 新颖别致的百度空间启动仪式现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鱼缸,小鱼缸里有五彩缤纷的金鱼。 李彦宏等公司高管和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携手开启了启动装 置,之后,李彦宏等人将小鱼缸里 的鱼儿转移到精致的大鱼缸中,寓意百度立志为广大用户提供如鱼得水的畅快感受,努力为网 民构建个人网上“家园”。这个仪式 宣告了 “快速、稳定、易用”的百度空间正式发布。每个空间 都将是用户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日常活动、兴趣爱好、工作学习等内容的汇聚点。随着鱼儿 从小空间转移到 大空间,百度空间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 稳定和速度是百度空间跟国内同类网站相比,最突出的两个差别。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大一样的 地方,有网友评价说国内同类网站强调的是博客,而百度空 间可能更强调某些交友功能等。网 友们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的亲身体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较。实际上,百度空间是一个相对比 较大的范畴,它有博客的功能,而又 不局限于博客,可以建立好友圈,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因为它里面强调的是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百度根据用户的行为、倾向,拓展整个社区的构造。对于在网络上以博客交流的网友而言,展 示自己的才华,是博客创作的重要动力。百度空间一方面可 以展示一个人最专业、最具优势的 一面,同时具有搜索引擎特性,又能让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轻易找到你。因此,百度空间能够 给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一是帮助用 户发现自己的优势,二帮助世界发现用户的优势。 百度空间的口号是,“让世界发现你的光彩”。因为百度空间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 台,百度空间的优势,首先在于依托百度强大的搜索引擎 技术,整合广大用户在百度空间创造 的独特信息,发挥互补效用,充分保留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在空间发表感兴趣的 内容、展示自我个性,分享观点、 知识、经验,还可以交流。之后,百度空间还陆续推出了模 版大赛、搬家功能和“找朋友”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测试期间,已有众多网友开始将 博客搬到 百度空间,随着百度空间的正式发布,一张“Hi.baidu.com”的网络名片成为网友追捧 的热点。 网友的个人空间是自己打造和做主的“地盘”,他们不希望在空间里有太多自己不需要的产品信 息。针对这一点,百度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进,如用户在 空间里基本看不到任何百度的标志, 包括百度的 Logo,都可以隐藏掉,也就是说这个页面是你的,不是百度的;是用户的空间,而 不是百度的空间。百度只是以 提供商的身份坐在后台。这一点反映出百度把用户看得重于自 己,因为百度知道,用户就像买衣服一样,看重的是百度空间的整个设计,以及它是否以顾客 为核心。 百度的努力不止于此,他们下了很大工夫去裁剪每一处需求。如果说平衡、简单、实用与面向 高端、定制的风格在国内也有个别网站可以做,那么从一个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出百度用心良 苦,百度空间的域名是可以用中文显示的,而这一细节在同类网站上是没有体现的。
  • 6. 就这样以用户为中心,百度空间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现在已经能够和贴吧等社区的其他产品 融合了。“搜索+博客”为特征的百度空间,是继百度贴吧后的又一重量级产品,标志着百度庞大 的搜索社区架构得以强化。 在研发贴吧的时候,俞军根本没有想到,社区产品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化、体系化。百度 社区化搜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步步发展。 李彦宏 2006 年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对百度走社区化道路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他说,互联网的发 展证实了百度 2003 年作出的搜索社区化发展的判 断。过去两年非常火的 Web 2.0 就是用户生产 了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含义也是社区的概念。目前搜索引擎所能提供的内容远远不够,假如 互联网上还没有一个网页有你想要找的内容,这时 候怎么办呢?这就是百度想这个问题的出发 点,即使现在网上没有这些内容,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能知道这个内容的,还是有人可以 回答你的问题。这就是百度 当时推出贴吧的逻辑,而贴吧只是搜索社区化的开端,是为了满足 用户的信息需求。 实际上,2003 年 12 月,李彦宏就开始对外宣讲,搜索引擎的下一步发展是社区化,但当时这 个观点并没有引起外界的足够重视。 李彦宏认为,百度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全世界第四大网站,跟百度 过去一直坚持的搜索引擎社区化道路,“非常非常有关系”。 百度搜索社区的建立,是搜索引擎理念的一次升级,无形中为追赶者设置了壁垒。 知道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如何能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似乎 让这一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搜索引擎本身存在着其短时间内无法改进的缺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满足。 其中,基于内容关键词的索引方式与用户基于的自然语言表述方式的搜索习惯之间所存在的鸿 沟,就是目前搜索引擎算法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搜索描写春天 的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很多用户可能会直接使用诗句本身搜索,而并不擅长将诗句熟练转化为最恰当的关键词组合进 行搜索,因此也就不太容易获得相关的想 要的信息。另外,目前搜索引擎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 题,即搜索引擎索标引的只是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显性知识,然而这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相 比,还只是沧海一 粟,因此其信息的提供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搜索结果的正确性、直 接性和和针对性也还相对不高,这些都是搜索引擎有待提高的地方。 基于对搜索引擎发展中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俞军开始设想通过一种新的产品方式来解决上述 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百度的又一个产品——知道。其 基本的原理是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 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某种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同时,这些问 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 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决定开发百度知道以后,产品部门抽调各产品精英组成产品设计项目小组,包括李明远、俞 军、边江、孙云丰、李石等,在各自完成本职工作后,额外抽 出时间投入到知道产品项目的开 发中。另外,被编进这个百度知道“混合军”的还有当时的两个实习生田晓萌(后来成为知道产 品经理)和王建平。 在这支“混合军”中,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特长、合理分工,高效合作保证了知道的快速 推进。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大家花在讨论上的时间是最多 的。每天下班后大家从各自本职 的岗位赶过来开始讨论知道的设计,一般都会持续到晚上 10 点钟。由于大家观念不同,讨论会
  • 7. 十分热烈,也会有很多争吵,但出发 点都是如何把百度知道做得最好,最简单,用户最容易使 用。当时,大家的效率非常高,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在产品定位和方案讨论上,然而具体的需求 撰写只用了几 天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孙云丰仅用一晚上就完成对知道产品的前台框架设计, 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在研发部门和 UE 部门的强力支持和推进下,2005 年 6 月 21 日,百度知道的测试版本正式发 布。 百度知道从 2005 年 6 月开始测试,11 月正式推出。从百度知道开始上线测试,到 2005 年 11 月 8 日正式发布期间,百度知道的流量和用户数翻了几倍,正式上线的第二天,百度知道就超越 竞争对手成为流量第一的中文问答产品。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有问题,百度知道”,已成为中国千万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经过一年的发展,百度知道解决了超过 1 000 万个问题,每天都有数万个新问题被提出或解 答。2006 年 12 月 4 日晚上,第 1 000 万个百度知道问题终于诞生。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边江称: 百度知道成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1 000 万个百度知道问答相当于 100 部《十万个为什 么》。 百度“知道小组”其实很早就开始为第 1 000 万个问题的到来做准备了,不过网友的热情 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第 1 000 万个问题比预期早来了 2 天左右。 这个案例再次说明:互联网没有秘密,简单的从表面模仿别人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百度知道的成功,不仅大大满足了百度用户的搜索需求,更成为整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库。为 整个中文互联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百度更懂得中文、尊重用户体验以 及非常强调与搜索引擎的密切结合有关。 首先,百度知道的问答过程,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信息内容的重构过程。之前大部分用自然语言 进行搜索的描述性的问题,搜索得到的结果往往相关性较差或者直 接无结果。现在以回答问题 的方式则能直接反馈给用户非常贴切的搜索结果。于是,搜索引擎可以不通过算法调整,就一 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搜索 获取所需信息的难题,这可以说是以百度知道为代 表的知识问答平台对搜索引擎最大的贡献。 其次,百度知道与百度搜索紧密结合,对提问者的回答,除部分来源于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 相当部分是回答者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而这部分回答再进一步作为信息源通过搜索引 擎提供给其他搜索者,达到了这部分显性化的知识的反复利用。 此外,百度知道本身具备完善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于纯知识内容的建构和对广告或无关内容 的排斥,使得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可以最大程度帮用户排除干扰 信息。问答式特点也决定了 搜索结果的直接性和相关性的直接提高。这些使得百度知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获取信息 的成本,也为那些搜索技术不熟练的用户提 供了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可以说,百度知道实质上是对百度搜索引擎功能的一种补充,让网友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变成 显性知识,通过对回答的沉淀和组织形成新的信息库,供用户进一 步搜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 中,用户既是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创造者。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过分依靠技术的搜 索引擎的人性化完善。 对于百度知道的巨大成功,俞军也总结过两点:一是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平台,已经拥有了 非常庞大的用户搜索量,百度搜索和百度知道搜索紧密结 合,相得益彰,这是百度产品的天生 优势;二是百度的团队,无论是产品团队、研发团队、UE 设计团队和相关团队,都能够深刻理 解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重视这 些需求就能使用户在搜索的时候感到很舒服。 这两点非常好的体现了百度的使命:尊重用户体验,更好的帮助用户找到其所需。